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唐镇生:一生无求 惟做良医

2017年06月06日 15:47:47 | 来源:常州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生无求 唯做良医”,这是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唐镇生教授的人生信条。在从医50多年的岁月里,他孜孜不倦埋首在神经外科领域中,一心领会和践行这八字。

  神经外科是目前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高、精、尖学科。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首席专家顾问唐镇生先生,是我国最权威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也是从常州走出去的一位名人。

  5月11号下午,记者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部,见到了刚刚巡查完病房的唐镇生。听说家乡媒体要来进行采访,唐老非常开心。

  唐镇生出生在武进前黄一个有名的中医世家,是这个大家族的第八代医生。从小见惯乡亲深夜叩门求医的情景,让他早早地树立了投身医学的人生目标。在从武进县中、到省常中、再到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的求学轨迹中,一路都有他埋头苦读的身影。

  唐镇生回忆道:“省常中的学生的气氛很好,我们当时的宿舍是通铺,住了大概一百多个人,上下铺,这个环境现在看是很简陋,很艰苦的。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同学都是非常热情高涨,都很愉快的,吃完饭之后,就去自修,开了灯在下面做功课,相互启发,讨论,解决难题。学习的专注精神非常好的,那么到以后我们到上海的读大学,和以后的工作都是很宝贵的经历。”

  1959年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唐镇生被分配到学校的附属医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当时华山医院集中了一批国内最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史玉泉、蒋大介、陈公白,这些名闻遐迩的一代名师,以自己的学识、更以严谨的作风感染着年轻的唐镇生。

  唐镇生告诉记者:“第一次到华山医院,我的老师史玉泉教授就讲,你做脑外科医生,要任劳任怨,吃的苦,花的精神比其他科的医生要多,你必须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在业内,一个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起码要经过至少25年的临床实践,才能“出人头地”。唐镇生是幸运的,工作短短几年,就因业务精进被老先生们推举为神经外科的召集人。1965年,唐镇生与我国著名脑科专家陈公白教授联手,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针刺麻醉下颅脑手术”,一战成名。

  唐镇生说:“我们用针刺麻醉以后,把脑瘤手术做下来了,在当时也是轰动的,你不用麻药,用针刺、用祖国医学的方法来止痛开刀,特别是开脑子。”

  神经外科手术的医生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唐镇生就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舞者”。50多年中,他完成神经外科手术15000余例,获卫生部及上海市科研成果奖5项 美国国家专利1项。发表个人专著6部 科研论文100余篇。在脑胶质病切除技巧、中性脑肿瘤切除方法及跨中腺巨大脑膜病切除中,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他最早提出的“网眼钻孔法”治疗儿童硬膜外血肿,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他与美国、日本学者共同研究的胚脑移植技术,是属于干细胞移植的“前身”,对国际医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直到75岁时,唐镇生还依然“挥刀上阵”。2000年,从华山医院退休的唐镇生参与蓝十字脑科医院建院工作,继续带领神经外科专家团队进行潜心耕耘。

  一位患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十多年前被唐镇生抢救成功。前不久病情复发,情况危急,家属又专程赶来找到唐镇生。

  病人家属告诉记者:“我和唐院长说,她的脑子是你开的,只有你能开她的脑子,别人不知道她脑子的结构怎么样。唐院长自己年纪大了,就叫了徒弟,在旁边一手一手讲,最后成功了。 没有他,我们这次发病高烧以后,肯定走了。”

  离乡60多载,故土情更浓。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唐镇生说,他还经常回到常州参加会诊,指导对疑难重症病人的抢救和手术工作。在这过程中,他也切身感受到常州医疗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提高,但医疗人才的储备培养步伐还需要加快。

  唐镇生表示:“人才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现在缺的还是人才,要有一个,在这个行业里面能够独当一面,也能跟上国际发展的方向这样的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说,常州派人出去学习,或者常州的医院,它每年到北京、上海招进个博士、硕士要有一定的比例,或者到国外干了几年再回来,要聘请这样的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