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要在挑战与突破中前行

2017年06月07日 14:34:22 | 来源:镇江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为王理伟接受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王景曙

  两天之内,辗转四座城市,先后参加三场学术会议以及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两场大型活动,略显疲惫的王理伟教授仍挤出时间,热情接受了家乡媒体的专访。访谈地点位于翠绿掩映的南山脚下,这儿距王理伟大学母校不足十公里。时隔近四十载,王理伟说,他到现在都记得当年与同学们一起爬南山的情景。

  学术研究挑战“癌中之王”

  恢复高考第三个年头,1979年,应届生王理伟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一场拼搏,从扬中三跃镇考入江苏新医学院镇江分院(现江苏大学医学院),这一年他只有15岁。尽管中学时代的王理伟梦寐以求做一个化学家,但命运的戏剧性安排为这位怀志少年打开了另一个奥妙无穷而又充满挑战的世界。

  从昔日“天之骄子”,到今天国内国际著名医学专家,数十年时间里,王理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刻苦钻研,在临床与科研兼及的医学领域“加速度”前行,抒写一个又一个传奇: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扬中市人民医院,曾担任该院副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多年;27岁升主治医生、32岁升副高、39岁升正高职称均为破格;他入选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1999年、2007年先后从南京医科大学取得硕士与博士学位。早在读博前夕,“海归”王理伟就被中国医学高地上海方面相中,先后供职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交大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去年转任交大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并任上海交大胰腺癌诊治中心主任。

  对王理伟而言,历史性的重要发展机遇之一,便是2001年他以“333工程”学科带头人身份,被江苏省公派,先后担任美国加州大学与德州大学为期三年的高级访学者。尤其在全球技术顶级的癌症中心、号称“世界肿瘤学家的摇篮”——M.D.Anderson(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王理伟奠定了他在相关领域的国际视野与前沿理念。王理伟坦言,这段时间他学到了太多东西。如今,王理伟是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客座教授,也是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正式会员。

  学术亦如登山,需要在挑战与突破中前行。王理伟早年主攻方向是消化系统中的胃癌,正是始于2001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学术转型,剑指胰腺癌!虽然都属消化系统,但胰腺癌在所有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有“癌中之王”之称。回国后,在上海工作的几家医院里,王理伟和他的团队创建了国家肿瘤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都会拿到针对胰腺癌的国家级专项研究基金四五个,2015年最多时一年拿了9个。他牵头成立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

  挑战“癌中之王”的六年时间,王理伟及其团队治疗晚期胰腺肿瘤的数量每年达一两百例,全国领先;治疗转移复发的病人,最长生存期已经超过五年;没有转移的病人生存期也比其他诊疗机构明显延长,并且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王理伟说,这六年自己获得的成就感比以前二十年还要多。

  尽己之力治好更多的病人

  作为大学老师,王理伟教授自2009年以来已带过20多位硕士、博士,今年即将毕业6博1硕;作为临床医生、科室主任,他每周一、三要上两个上午的专家门诊,“有个胰腺肿瘤患者QQ群,群员一千多人,他们经常组团来找我看病。”王理伟说,他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给生存过五年的病人庆祝“五岁”生日。

  王理伟的父亲及姐弟目前都生活在扬中,逢年过节他经常回来,见证了家乡这些年的巨大发展变化。不过,每年春节他都习惯于初一下午才踏上归程,因为当天上午他还要先去医院病房走一圈,这么多年“大概只有一年的初一没到病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深埋在这位肿瘤专家心中的乡愁里,“母亲”一直是个绕不开的愧疚情结。质朴、勤勉、上进,母亲的品格对王理伟成长影响很大,但是,那年患早期食管癌、70岁的母亲去世时,远在美国潜心研习的王理伟却不在她身边。美国三年,王理伟只回来过一趟。“要是我在,母亲一定能健康地活下去。”王理伟说,人生总会有些遗憾的,他今天唯以报答母亲的,就是尽己之力治好更多的病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