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举行会员大会暨第十届理事会选举,江苏人张国良连任会长。
7月,张国良会长的日程安排得很满,想要约采的媒体也非常多,用他的话说,“欠了不少的债呢”!但是面对家乡媒体的来电,他毫不犹豫地应允,并第一时间安排。
香港大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左)与张国良(右)分别连任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及会长。图片来源:大公网
谈发展大会:“乡情牌”打得好!
虽然距离江苏发展大会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但回忆起彼时的一幕幕,张国良依然激动不已,“温馨、亲密如一家人”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这次回家参加发展大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充满乡情!”张国良告诉记者,从一下飞机到入住酒店、参加晚宴,再到第二天参加开幕式、论坛,第三天前往地方参观,他们这些从世界各地回乡的游子都沉浸在浓浓的乡情之中,沐浴在温馨的乡音之中。“特别是开幕式上李强书记的演讲,既充满了豪情、激情,又饱含了人情、深情,感染力非常强,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
张国良(右一)与众嘉宾在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合影。
采访中,张国良提到了一个细节,在大会欢迎晚宴上,每个嘉宾的冷盘中都有一个对应各自生肖的面塑动物。张国良属鸡,这只栩栩如生的大公鸡立刻让他感受到了主办方的用心良苦。“特别感动。我邻座是一位从南非回来的乡贤,同样高兴得不得了,我们都打包带回家了!”张国良开心地说。
虽然大会行程安排得很紧凑,但在张国良看来,这正是江苏人朴实、高效的表现,“不耽误大家的工作,但内容丰富、信息量足,9场论坛嘉宾精彩的演讲,让大家普遍感觉收获非常大。”因此,张国良这样评价此次大会——历史性的创举!他说:“这次大会就是我们自家人的一次相聚,给我们海外江苏人凝聚人气、激励志气,鼓舞我们和家乡人民共同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士气,是我们江苏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新一轮跨越、腾飞的一个里程碑。”
张国良(左二)与部分嘉宾在江苏大剧院前合影。
谈家乡发展:文化融合妙不可言!
江苏是经济大省,“富强江苏”自是不必多言,此行让张国良念念不忘的,是“文化江苏”。他坦言,“我们常年在外,回到家乡首先需要一些乡土味,其次,我们长久以来接触的是海外时尚文化。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二者在江苏融合得这么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开放时尚的现代文化古今结合、极富创意、熠熠生辉。”
香港嘉宾在苏州参观。
江苏名气大、才气壮、文气足、人气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海外江苏人拿得出手的一张“名片”。张国良告诉记者,在香港和海外的江苏人十分受人尊敬,正是因为家乡值得骄傲、受人尊敬。他希望江苏继续打好“文化牌”,大力倡导文化事业。“一定要以传承优良传统文化为基础,创新吸收现代文化。”张国良并不赞成脱离传统搞虚无的创新。
谈推介家乡:我们义不容辞!
张国良出生于张家港,自1965年离开江苏,已“漂泊”半个世纪。从新华社的战地记者,到《参考消息》总编辑,再到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他是新闻人,更是江苏的新闻人。走得再远,他的目光始终不忘投向江苏。
1985年在苏南考察乡镇企业,张国良(右)和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左)交谈。
80年代,江苏大地上乡镇企业方兴未艾,然而,它被认为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在社会上存在很多的不理解与歧视。时任新华社《参考消息》总编辑的张国良回到家乡,深入基层做调研,写出了一组反映乡镇企业发展真实情况的内参,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并作批示,使江苏的乡镇企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2009年,张国良(左一)带香港新闻代表团采访江苏徐州。
人与故乡,总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联结。在海外,张国良时刻想着如何推广江苏,让更多人了解她、爱上她。不久前,张国良与“一带一路”香港采访团一起前往东南亚交流访问,一路上,他都在与记者、当地嘉宾交流“一带一路”与江苏的关系,“‘一路’最早是什么时候?汉朝,张骞通西域,汉朝的发源地就在我们江苏;欧亚大陆桥的终端也在我们江苏,因此‘一路’跟江苏有着极大的关系。还有,郑和下西洋,郑和从哪里出发的?太仓港,船是哪里制造的?南京,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是跳不出江苏的。”一聊到家乡人、家乡事,张国良总是有着说不完的话。
香港嘉宾在苏州参观工业园区。
而此次回乡参加江苏发展大会,张国良深感,对家乡的感情更加深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责任感更加强烈和迫切了。“就好像欠了情一样,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啊!”张国良笑言,“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强富美高’新江苏目标,饱含着对江苏的希望,也是我们所有江苏人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一直延续江苏故事,早日实现‘江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