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徐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徐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于洪亮主持新闻发布会,市规划局副局长张可远通报了规划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权威发布
徐州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于洪亮:
“2017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确立了徐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地位。
这对于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完善提升徐州的城市功能,让徐州人民过上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可以说意义十分重大。”
市规划局副局长张可远: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于2003年启动编制,200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通过,自实施以来,对于徐州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相应修改。
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铜山县撤县设区。
大郭庄机场实施搬迁,京沪高铁、徐合高铁开通,徐宿淮盐城际、徐郑徐连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启动建设,使徐州交通区位条件改善,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现行总规确定的城市规模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有一定的差距,不足以支撑徐州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需求。”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本次正式批复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7年修订),有什么主要内容?一起来看!
2020年规划中的徐州
本轮总规修改,中心城区至2020年规划人口达到288万人,规划面积573.19平方公里。
解读:
这张规划图,大家要看仔细!黄色实线范围内是中心城区,红线范围内为徐州市区!整个规划区至2030年规划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人口450万,城镇化率达到90%,市区级城市中心10个。
其中:
西北组团(郑集、黄集、马坡、何桥)人口20万,
滨湖组团(利国、茅村、湖西农场)人口20万,
东北组团(贾汪、青山泉、江庄)人口40万,
东南组团(空港)人口20万。
未来徐州中心城区规划人口350万。
2030年规划中的徐州
读图:
到2030年(其实也就十几年之后啦),徐州的中心城区将再扩大,范围大致是图上红色圆圈内!除原主城区外,铜山城区、贾汪大吴双流港片区、张集、徐庄……都将属于徐州的中心城区!
市域空间发展
市域空间发展结构形成:一心、两主轴、两次轴、两带、三大板块。
“一心”:徐州中心城;
“两主轴”:陇海发展轴、徐济发展轴;
“两次轴”:贾睢发展轴、新沂发展轴;
“两带”:环微山湖、环骆马湖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带;
“三大板块”:中心城板块、丰沛板块和邳新睢板块。
徐州规划区空间布局
徐州规划区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一廊一主六片。
“一核”:城市和区域的商业文化核心区;
“一廊”:故黄河文化、生态廊;
“一主六片”:主城区、城西片区、微山湖风景旅游区、贾汪片区、大许片区、机场片区、城南片区。
新闻链接
2016年12月,徐州市规划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2+6+15”新型区域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
双心:老城区中心和新城中心;
六组团:以自然山体、河流、林地等绿色空间和铁路为自然边界,布局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翟山片区、铜山片区、九里山片区和城东新区六个组团;
读图:
经常听咱徐州人介绍自己都说“我是九里的”“我是金山桥的”“我是铜山的”……现在八大片区划定了,今后该怎么介绍自己,赶紧来确定一下,可别说错啦!
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徐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12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与淮海经济区相关城市的联动,服务江苏省域整体发展。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88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16.19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机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发挥综合性交通枢纽作用。发展轨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做好停车场规划布局,推动城市停车场建设。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和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按要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加强对各类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和预留。高度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消防、人防、防洪排涝、防震、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支持发展绿色建筑。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加强对岠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六)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将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分期供给规模、区位布局和相关资金投入。加快棚户区、城中村、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七)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要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汉楚王墓群、淮海战役纪念建筑群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绿化工作,划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绿线保护范围。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城市景观视廊的控制和引导,严格控制景观风貌区周边的建筑高度,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八)严格实施《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治,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规划》是徐州市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市级城市规划管理权不得下放,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要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城市规划的意识。驻徐州市各单位都要遵守有关法规及《总体规划》,支持徐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共同努力,把徐州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徐州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批复精神,认真组织实施《总体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