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终于出了南京专辑!简直美到爆炸!!!

2017年07月04日 17:01:03 | 来源:南京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外地人对于南京城的印象,大抵来自于课本里的诗文。烟雨楼台,夜泊秦淮,帝王之洲,江水空流,石头城,乌衣巷……但魏晋风流,六朝繁华,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似乎只有与我们相去不过百年的民国,还留存下来一段端庄而委婉的时代风华。

  民国的风情之所以如此令人向往,大多是因为那些名流的种种往事。南京作为民国首都,更是这些前尘旧事的风月中心。只要你来到南京,走近这些民国建筑,就能回到那个荡气回肠的民国时代。

  中山陵,是游人来南京必去景点,也是最壮观的民国景点。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整个陵墓的格局像一座自由钟,有木铎警世之意。图为中山陵博爱坊。

  总统府门前的石狮屹然不动,见证了所有的变迁。

  如今的总统府内,剩下的陈设,说不完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国家大事。

  今天的大行宫一带,有1912民国街区、总统府、中央饭店、人民大会堂等建筑,可以说是南京民国遗存规模最大的一处,也是非常繁华、人流量极大的市区地段。

  现在1912民国街区,是酒吧一条街,很多市民都会到这里过夜生活。图为秋天1912街区路边的银杏,那天下着小雨。 

  每一个来到南京的人,都会遇见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但有一种印象是必然会有的:南京的梧桐树很美。当年,民国政府提出《首都计划》,要把南京打造成中国的“华盛顿”。这部文件对于南京的城市格局影响很深,它也促使了法国梧桐成为南京重要的民国元素。 

  秋天的中山东路,路边的梧桐染了秋黄 

  长江路大行宫一带的民国遗存虽然众多,但是人群密集,车马的喧嚣还是抵消了一些岁月的美感。相较之下,鼓楼区颐和路的民国韵味更加浓厚。“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当年的颐和公馆区,住的都是达官显贵、外国公使,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如今的颐和公馆,旧时的繁华热闹褪去,只剩下一栋栋风格迥异的房子,房与树连成一片,十分安静,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颐和公馆核心区,四季的景色一一呈现

  颐和路环岛,曾经是南京特别市第六区区公所旧址,现为先锋书店分店

  自先锋书店入驻这栋风格迥异的民国建筑,这里也多了一分人文气息。若是在这里读书读困了,不知道睡梦中能否回到上个时代。

  从白天到黑夜,车辆在这里川流不息,依然打破不了它的安静。

  两个小学生,夕阳正好,在光影斑驳的墙上打下她们奔走的影子。

  南京的民国遗迹有几个较为集中的地方,下关的滨江一带,也有着诸多风格独特而精致的民国建筑。从中山码头到大马路,适合骑车转一转老下关。中山码头的轮渡,至今已经运行了89年,承载了三四代浦口人进城的路。城市在发展,风景也在变迁,有些事物只能藏在岁月里。

  中山码头,为奉安大典而建,风吹浪打,一直沿用至今

  原下关码头候船厅,现为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

  此处为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

  邮政管理局建筑近景

  浦口火车站,几年前还有列车进出,未来打造成民国风情园之后,会完全变成了一座历史陈列馆。

  火车站走廊。一只狗趴在中间休息,那一刻的时光就像静止了一样。

  想要感受南京的民国风情,除了长江路,颐和路,老下关等遗存集中地区,紫金山中也有不少保存良好的建筑。美龄宫、流徽榭、陵园邮局、钟山体育馆、永丰社、音乐台……这些建筑,就像一颗颗璀璨华美的宝石,散落在巍巍钟山的丛林之中,只等我们去访古探幽。

  从空中俯瞰美龄宫,以梧桐为线,以房子为珠,它就像一串项链。这栋民国最浪漫的建筑,不仅见证了蒋对宋的爱情,更反映出一整个时代的浪漫情怀。

  曾经的陵园邮局,现改名为民国邮政博物馆

  紫金山一隅,这里的水是从山里流下来的活水,总是能形成一面镜子。

  东郊的体育公园,一直是新人们拍婚纱的好地方。坐落在这里的民国中央体育场,外观独特,以之为背景,很容易拍出欧洲古堡的感觉。

  民国时期的音乐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现在仍有一些音乐会在这里举行。

  永丰社,现改为一间书店。

  还有更多的民国建筑,要么伫立在闹市区,要么藏在偏僻的巷子里,或者是安静的校园里。它们遍布南京城,可能就在你生活工作的周边,而你也很有可能不认识它们,叫不出名字,不了解历史。那也没关系,只要你还在南京,总有一段民国的风月,会与你必然相遇。

  原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现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中央。

  原金陵女子大学,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原金陵大学北大楼,现位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

  金陵制造局旧址,现为1865创意园。

  每年樱花季人声鼎沸的鸡鸣寺路,一墙之隔的是国民政府考试院旧址,现为南京市委大院。

  民国时期的中国工商银行旧址。由于它地处新街口闹市,人流密集,暮色中一位妇人带着孩子,在台阶上摆起了小摊,打发时间。

  大华大戏院,同样位于新街口,现仍作为电影院使用。大戏院内厅是金碧辉煌,外观却朴实无华,大隐隐于市。

  最后不得不重点说的,是伫立在新街口中心的孙中山铜像,这是南京著名的地标和精神象征每一位生活在南京的人都去过新街口,每一位到过新街口的人一定都瞻仰过这尊铜像。

  相关链接:

  《中国国家地理》特刊|江阴:长三角“十字路口”的千年风华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