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艺术家苦心孤诣奋斗几十年,却将自己最珍爱的120多幅作品全部捐给了家乡博物馆,她就是旅美无锡画家华之宁。近日,耄耋老人重返家乡,将自己的艺术回顾展“活水”巡展首站放在了无锡博物院,以达成一番心愿:让艺术创作的理想在家乡绵延,给故乡的家人朋友一个交代。在华之宁无锡的家中,记者有幸与她深入交流,聊她的艺术创作、海外生活和她对家乡那一湾湖水的独特情感与深深眷恋。
华之宁1932年出生在南京,祖籍无锡前洲北七房村,1947年随父母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随后开启创作之旅:从15岁开始追随国画大师黄君璧研习传统山水画,接着又受教于吴咏香学习花鸟画,1956年在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赴美国费城艺术学院深造,现定居洛杉矶。一路走来,能看到华之宁受东西文化浸润与滋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七十载岁月尽染丹青,艺术创新仍如活水涌流
在华之宁先生艺术回顾巡展“活水”开幕式现场,不少观众为这位85岁满头白发老人的深情致辞所打动:“今天非常感谢大家能来参加我的画展,为了画展,我特地挑了这身衣服,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离开中国后1983年第一次回国,在北京友谊商店买的,当时我看它做工和颜色非常美妙,就买下了它,是一件旗袍。”
话音刚落,台下报以热烈掌声。接下来,老人吐露的一番心声更是令人难以忘怀:“人活在世界上的日子是有限的,但理想是永恒的,感谢无锡博物院能让我的艺术理想在家乡绵延。”若不是老人亲口描述,很难相信眼前这位举止优雅的画家已在美国接受过一年多的癌症化疗。华之宁说,虽然自己在接受治疗,但是幸运的是,并没有受到过多的病痛,她说,自己不想接受手术治疗,也并不“留恋生存”,但回乡办展的念头却非常强烈,这也使她克服重重困难回到无锡。
旅美画家华之宁对人生、艺术的理解,有些许常人难以参透的微妙之处,也凸显了这位女画家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定、阔达。一如其画作,“中西合璧”,有一种包容万象的美和气度。
正如中国美术馆前馆长杨立舟先生对她的评价,早年的水墨山水“清净如许、云烟空寂、笔墨陈爽、骨力坚挺,有地道的中国风”。随后的中期作品受美国西式教育和文化价值观之熏染,采用了对景写生、印象派的理念,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如其作品中的花鸟画,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画借物寓情的内在特征,以折枝为主的特写又被置入色彩分割的图块中,吸收了西洋画的几何构成,色调布局强化了现代感。
晚年,到了八十多岁的年纪,画家的作品中又开始出现了泼墨。这次在无锡巡展重点展出的“活水”系列可以视作华之宁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次“创新式”回归。“没有传统的笔触,有传统的意念。”华之宁说,“活水”系列是她最近的画,创作时让水引导墨在纸上自由运行,讲的是“自然天成”。而多次倒墨、泼墨那一刹的灵感,则为“人工”。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墨泼洒至宣纸后,画家就不会再刻意去用笔勾勒点线面,而是让墨在纸上自然成画,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泼墨画法的创新之处。
“墨与水,最中国。”华之宁说。国画如何创新,如何实验?都不能忘了坚守初衷。
曾先后三次为家乡捐画,捐资助学桑梓情深
“旅居海外50载,也改变不了太湖儿女的‘基因’。”在市美协主席梁元看来,华之宁与同为旅美著名无锡画家的程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用水非常通灵”。“程及的水粉画和华之宁的大泼彩、泼墨,想要画好,都离不开对水分控制,这似乎是太湖儿女特有的‘天赋’。”
“活水是生命的源泉,创作的源泉。”对水的痴迷,华之宁屡有提及。画家说自己虽出生在南京,但父亲的老家在前洲,小学是在无锡度过的,她还记得那时住在南门,天天放了学就喜欢去运河边玩耍、“打水漂”。江南枕河人家的生活,大人在河边洗衣、淘米的场景历历在目。“幸运的是,我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水’。”华之宁说,无锡有太湖、运河,台湾有著名的日月潭,后来旅居美国,她所居住的芝加哥也有密歇根湖,再到后来定居洛杉矶,又地处太平洋沿岸,这是一种幸运。
2009年带着落叶归根的情愫,她告别美国的4个儿子,回到太湖之滨无锡生活,在这里又找到了一个舒适自在的创作天地。“活水”系列就是她这段时间在无锡开始创作的。“活水的灵感来自太湖和惠山天下第二泉。要通过艺术语言,让全球的人们了解太湖,喜欢无锡。”“湖光山色系列”也是华之宁回无锡定居后在太湖边漫步时的有感而发,其中居然还画到被视为公害的蓝藻,绿得可爱,把丑的东西画出了美感,也透出画家对现实的关切。
拳拳之心系家乡。2004、2006、2014年,华之宁先后三次向无锡博物院捐赠了自己的121件代表作。“这对于丰富无锡博物院院藏、研究锡邑画家的艺术风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无锡博物院副院长盛诗澜说,如从绝大部分锡邑近现代画家的作品来看,他们普遍比较重视对传统国画技法的全面掌握,非常讲究画家应具有深厚的诗文功底和书法功底。如程及和华之宁,他们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蕴和感悟方式,有机融合到以色彩造型为根本的西方水彩画中,打开了一条寓中于西的艺术道路。
这次回乡办展,华之宁还特地前往惠山区前洲北七房小学、前洲中心小学看望小学生。北七房小学是华之宁父亲华寿嵩先生的母校,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深厚情感,2009年华之宁和二哥华之星拿出10万元,在该校设立了“华寿嵩奖学金”。2012年,华之宁又来到了前洲中心小学,拿出了20万,设立了“华大昌奖学金”。这些年来,一批批优秀学生获此奖励。
“看到大家都对艺术创作那么感兴趣,我特别高兴。”画家说,在前洲中心小学,她看到了孩子们创作的水墨画富有童趣创意,深感欣慰,希望孩子们能爱上中国传统艺术,在技艺上更进一步。
创办中西文化交流协会,寄语无锡画家开拓视野走向世界
华之宁不仅非常关心家乡艺术事业的发展,还致力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传播。2011年,她在无锡创立之宁中西文化交流协会,为中美两国艺术家搭建了交流平台。上月底,“跨越·弘远”中美联展在程及美术馆举办,展出了35位中美画家近50幅作品,其中一半作品来自12位美国画家,包括美国国家水彩画学会签约成员、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LoaSprung,国际油画会大师级会员、国际实验艺术会名誉会员AudreySuer等人的作品,多以油画、水粉画为主。
“参展美国画家都是在画坛上比较活跃的,创作风格多样,各有千秋。通过展览,可以看到画家都在进行怎样的实验创作,办这样的联展非常有意义,也很有必要。”观展后,长期从事油画创作的无锡青年画家田恒刚如是说。
在“跨越·弘远”中美联展开幕当天,一场学术交流活动也在程及美术馆举行,中美画家通过视频连线交流座谈。在交流中,一位美国画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当代中国画家在绘画材料的选择上也越来越丰富,体现出探索精神。无论如何,中西方画家都在用画笔讲述一个故事,我觉得这是大家的共通之处。”
“我们也将争取让更多无锡画家去洛杉矶办展交流。”之宁中西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李远瞩说,协会创办六年来,已在无锡举办了“跨越四海——LoaSprung现代水彩画展”等多个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交流活动,现有无锡画家会员30多人。
谈起为何要倾心倾力助推中西文化交流,华之宁说出了此番感受:“似乎在国外,谈起中国文化,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的往往是中国烹饪、中国美食,而对中国艺术,很多人还并不了解,对中国画更是表示‘看不懂’‘欣赏不来’。”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1994年华之宁就在美国创建了纽约州中国文化协会,在纽约州罗勃森博物馆经常性举办京剧赏析、结绳、折纸等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活动,还邀请华裔女画家简文舒等给绘画爱好者作示范。“‘中国的宣纸、晕染艺术真是太奇妙了!’这是外国朋友最常发出的赞叹。”华之宁说。
“我希望中国画家、无锡画家也能放开眼界,多去欣赏不同国界、门类的艺术,多去思考‘我为什么要去欣赏别人的作品’、‘为什么我的画就是要和别人的不一样’。多去反思、创新,保持一种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华之宁说,如今在她美国的家中,就聚集起一批对中国画非常感兴趣的外国朋友,他们中有不少人是专职画家、大学教师,已有个人成熟的绘画风格。“但只要发现别人的创作有可取之处,他们就会立马追上去问,想要多学、多看。”华之宁希望无锡画家能不断开拓视野,不断探索创新,更好地走向世界,展示中国画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