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走过33年发展之路的江苏开发区,将绿色、循环、低碳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追求,努力打造全省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这些设计简洁而又环保实用的产品,都是来自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永丰余造纸厂。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生物酵素技术,将小小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100%的回收循环再利用。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厂厂长黄睿志说,秸秆里抽出来的纤维可以做成纸,做成纸箱的包装材料,其它的边角料可以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培养菌菇作为健康食品,再循环的边角料压成燃料棒,送到发电厂去回收它的热值发电。
这套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每年可减少森林砍伐2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万吨;产出的绿色产品,也吸引了戴尔、惠普、华硕等一大批高端客户的青睐。除了企业自身的“小循环”,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在打造园区产业之间的“大循环”:使上游企业“吐”出的废料废气废水,成为下游企业的生产原料,综合效益大大提升。
在扬州,绿色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徐州,绿色则是产城融合的新名片。几年前,这里还是粗放发展后留下的一片荒凉的废弃矿山,车辆、行人甚至都无法通过。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改造生产生活环境,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斥资1.3亿元实施二次开发,对废弃矿山和破损山体进行留景覆绿,使得过去乱石成堆、千疮百孔的矿山宕口,变成了如今深潭如碧、曲径通幽的遗址公园。生态环境的改变,也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余承琅说:“先后有迪卡侬、中和曙光、华道数据等一批企业落户,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宜业宜居的新城区。”
先行先发开发区坚持集约、高效开发,腾笼换鸟,转变发展方式;后发新建开发区则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推进高端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21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推动产业链向生态链转变的过程中,开发区不仅成为了经济繁荣的新兴工业基地,更成为了生态宜人的现代化新城。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冯源 龚俊杰 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