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推荐的常州,有不少你闻所未闻

2017年07月23日 16:04:47 | 来源:中国常州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几年前来常的两个美国人,用自媒体打造了一份“洋味”常州文化菜单

  老外推荐的常州,有不少你闻所未闻

  两人美国人几年前不约而同来到常州。他们对常州有着满满的热情,走遍了城市的犄角旮旯,并通过自媒体推荐常州,不仅吸引了一批外籍铁粉,也叫常州本地人惊叹。

  他们不满足于自己发现,还通过自媒体推荐常州

  外国人在常州当“网红”?光靠颜值、异域风情、讲中文已不能溅起水花。城市里的新鲜热辣或犄角旮旯,那些本地人都不一定深入了解的,他们来给你做推荐,那才叫人惊叹。

  美国人Theresa Boersma和Rich Ristow就是新近蹿红的两个代表。他们由于工作关系,分别在几年前不约而同来到常州。虽是外国人,但对常州有着满满的热情,哪个地方新开了餐厅、超市、咖啡吧,甚至很多本地人都没去过的寺庙、民间博物馆,都能如数家珍。

  不满足于自己的发现,他们还有意推荐常州:分别开设了自媒体:博客“RealChangzhou.org”及微信公众号“SUPCZ”,传播在常州的生活服务信息。通俗有趣的演绎,不仅吸引了一批外籍铁粉,老外视角形成的反差萌,也让常州读者大呼不可思议。

  来自美国的Theresa Boersma(右)和Rich Ristow漫步常州街头

  常州名胜古迹的“迷弟”,在走走逛逛中发现常州

  Rich Ristow,博客“RealChangzhou.org”的作者。早前,他在美国的高校执教,当过杂志编辑,拥有三个学位,其中一个就是文学。学生时代的他就被中国文学深深吸引,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词都认真读过。几年前,韩国和中国都有工作机会提供给Rich Ristow,他理所当然地选择了中国。

  Rich来常州3年了,先后被常州信息学院、河海大学相中去教外语。没课的时候,他会任性地随手指一个方向,带着手机地图APP,骑电动车一路摸过去、逛过去。

  他的博客“RealChangzhou.org”一两天就会更新一篇。常州博物馆魏华邦版画展、前后北岸苏东坡纪念馆、常州小吃等题材,让没来过常州的外籍人士大感兴趣;开卖“失身酒”的餐厅、频出错的路牌标语翻译,又让本地人觉得有趣。

  不过,最让他乐此不疲的地方,是寺庙、罗汉、常州三杰纪念馆、名人故居。在他看来,宗教是艺术的博物馆,常州的名人故居和寺庙、古迹,都保留了较多的历史痕迹,以及传统的绘画、艺术元素。“比如,天宁寺的罗汉,每次观察都会发现新的细节。”

  有一回,他来到了武进区凤凰南路东江庵公园,发现一家一座专门收藏“龙”文物的博物馆。“全是跟龙相关的主题,高大的山墙上还建有三重24个衔珠龙头。博物馆门口有三个老人,也许我是第一个感兴趣的外国人,他们惊奇地瞪大眼睛看着我。”Rich说,一个老人上前主动讲解。“他说着方言,手口并用,虽然没听懂,但在他的热情面前,语言不通都不值一提了。”Rich说,后来他查到,那叫“常州藏龙馆”,在博客里,他写明了地址,以及如何换乘班车。

  “这样逛,并非每次都有收获,但能有这样的经历,即便跑空趟也是值得的。”Rich说。

  攻略达人Theresa正在路口收集资料

  爱分享的攻略达人,打造中英文版“常州生活手册”

  Theresa Boersma同样来自美国,拥有一双儿女的她虽是个全职太太,却是一个奋战在“新闻一线”的大忙人。她是微信公众号“SUPCZ”的创办者,为在常州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提供服务指南和咨询信息。

  “毕业后就想来中国发展,先到了大连,结识了现在的先生,成了家。”Theresa说,在大连,她做过杂志,还在大连电视台工作过。通过她,很多外籍人士了解了大连,并来到了中国。

  在大连待了5年之后,由于丈夫工作调动,Theresa一家来到了常州。2013年底,她开设了一个宣传常州的英文网站——The T guide to Changzhou,这也是比较早的外国人介绍常州的英文网站。

  Theresa说,来常州前,她提前3个月做攻略,涵盖了吃穿住行:进口超市、西餐厅、咖啡吧、剧院的演出……她觉得在常州的外籍人士应该也会感兴趣,就都一一贡献了出来。

  2015年9月,Theresa和她的中国朋友又创办了微信公众号“SUPCZ”,这是一个中英文版的“常州生活手册”,火锅、创意集市、瑜伽馆、有机农场……内容也各式各样。平时,Theresa会不停地搜店,只要她亲身体验过感到有趣的,都会容纳进去,不仅在常的外籍人士感觉很便利,本地读者也感兴趣。

  Theresa说,打造这个平台,为的是让在常的外籍朋友们深入地了解常州,给他们一个获取常州新鲜事的平台,接下来,她还打算采访常州的艺术家和本土的文化人士,进一步宣传常州文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