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洋气?
南京人去意大利看米兰歌剧院,就可以在朋友圈里晒晒自己好“洋气”;
而在400多年前,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的教堂里看听昆曲,可是让欧洲人都觉得“洋气”得不要不要哒。
什么叫深沉?
莎士比亚说“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与莎翁同时期的汤显祖也有一句“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
作为南京人,你选哪句?
南京,虽地处江南,却是个南北各方元素汇聚包容的地方。
昆曲,原本只是江苏昆山地区的浅吟低唱,却因为有了南京这个古都,发展成了举国追捧的“国剧”。
“迷弟”朱元璋 成就了昆曲的逆袭
相传昆山有位老寿星,历经宋、元、明三代,活到107岁的时候仍身体健朗。朱元璋召见这位老寿星时,听他唱了一曲昆山腔,大赞“此曲甚雅”。
朱元璋不仅在皇宫中设立了专门的演出机构教坊司,还在南京城内建造了16座公共戏台。相传朱元璋看到用“雅音南曲”写就的《琵琶记》时,说:“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富贵家不可无。”
从此,一大批文人学士研究昆曲,写剧本、谱曲,直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仍在南京保留了中央六部和“南教坊司”,为昆曲后来风靡全国提供了土壤。一度全民痴迷,连贩夫走卒都能哼唱几曲。
你可能听不懂昆曲里用吴方言念出的戏文,也可能不清楚汤显祖曾经是位多么显赫的作家,但是你一定知道《牡丹亭》。
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你熟悉的这些文字,正是源自于汤显祖的《牡丹亭》。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杜丽娘,正是汤显祖在南京时梦中的纯情女子。
南京,让大文豪汤显祖写成了《紫钗记》,酝酿的《牡丹亭》。
南京的“秦淮八艳”也个个都是昆曲高手,不仅能演能唱,还能写能编,令人叫绝。
作为一座现代都市,朝天宫兰苑的昆剧演出常常一票难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与省昆的精华版《牡丹亭》同一天上演;昆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社团遍布南京的各大高校和民间。
是什么让昆曲这门古老的艺术,与南京这座城市如此搭调?南京到底有哪些神秘的元素支撑着昆曲延续百年的血脉?
7月29日晚十点,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大型季播节目《南京》第三集《天下文枢》第六集《雅韵清音》,带你探寻非遗双绝的百转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