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车辆行驶在扬子江隧道
克服重重困难修建、实现5分钟过江的扬子江隧道;圆了30万人安居梦的四大保障房片区;穿城而过、沿江铺就的滨江风光带;提档升级、让700多涉农村社受益的公路……过去5年,南京市一批重大工程让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7月28日下午2点,扬子江大道隧道口,“减速慢行、限速70公里”的显示屏十分醒目。虽然还不到高峰时间,车辆仍如流水一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入。
作为南京的第6条过江通道,去年1月1日通车的扬子江隧道虽然开通才19个月,日均车流量已达11万辆,超过2010年开通的纬七路隧道。
中交隧道局的张英明每次经过这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作为扬子江隧道的项目经理,他人生中有5年多的光阴都在此度过,亲眼见证了这条7000多米长的隧道如何从图纸变成现实,因此对于这里的每一处,他都非常清楚:“这里是明挖敞开段,这里是明挖暗埋段……”“你看,两侧装饰板中部的腰线,刚才是黄色,现在是蓝色。”他提示记者,“这表明,隧道的上方已经从陆地段变成了水面段,也就是盾构段。”
扬子江隧道被誉为“江底70米深处的世界级工程”,张英明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之最”都在这里产生。
扬子江隧道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隧道分为上下两层;二是隧道在江北一个入口,而在江南连接了扬子江大道、定淮门大桥两个出口。“这一特别的设计叫双管双层。”张英明介绍,这也决定了在建设时,它的盾构必须是超大直径。
“直径12米以上的超大型盾构机,以前一直被国外垄断。”张英明说,经过创新、自主研制和改造,中交隧道局拥有18项知识产权、9项发明专利的“天和号”和“天和一号”在扬子江隧道施工中投入使用,这种盾构机直径15.02米,有5层楼房那么高。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刀盘,机器总重近5000吨,状似摩天轮的巨型五彩刀盘上有717把刀具。
张英明对当年遇到的重重困难记忆犹新:施工中承受的最高水压达0.72兆帕,岩层段石英含量高达65%;江底隧道覆土厚度浅,局部隧道覆土厚度只有9米;隧道沿线穿越地层复杂多变,需长距离穿越卵石层、砂岩层,同时盾构还将4次穿越长江大堤,并存在孤石、枯木、铁锚、沉船等不明障碍物等等,都是世界级的难题。
“比如,有的地方上软下硬,下层有七八米厚的岩层,非常硬,而上方则是鹅卵石和砂砾层,对刀盘和滚刀的考验相当大。就像平常米饭里有个砂子,吃到时会把牙硌一下甚至硌坏,盾构机的刀和刀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张英明说。
隧道一路畅通,说话间,“隧道怎么这么窄”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这还是和隧道分为南北两条线、上下两层分别都有4个车道有关。”张英明介绍,扬子江隧道的直径和纬七路隧道一样,但纬七路是单洞3车道,而扬子江隧道多了1个车道,空间虽然略挤,但通行能力增加了1/3。
张英明是重庆人,这么多年他跟着项目全国跑,去过不少大城市,但做完扬子江隧道工程后,他下决心把家迁到了南京,“生活便利、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在南京这5年,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不想走了。”
家住江北明发滨江新城的沈邱林说,扬子江隧道是目前距离他家最近的免费过江通道,“在不堵车的情况下,5分钟就可以过江,非常方便。”不过他也表示,这段时间由于长江大桥在维修,扬子江隧道早晚高峰也开始堵了,车子的速度上不来。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有关人士介绍,为了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扬子江隧道江北连接线的快速化改造正在进行中,本月内就可完成隧道主体部分的建设。建成后,扬子江隧道至江北大道将实现无信号灯通行,从江南到江北,将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