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
去年以来,省委李强书记多次莅宿调研,充分肯定了宿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并要求宿迁市在推动绿色发展上积极探索实践。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李强书记又对宿迁提出“发展生态经济走新路”的明确要求,勉励宿迁要建成“江苏生态大公园”。前不久召开的苏北发展座谈会,首次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并强调把宿迁作为全省生态经济区试点先行示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生活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发展有要求,群众有期盼。作为后发地区,宿迁还面临既要赶超又要转型的现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审慎考量,宿迁市态度坚定、思路清晰:围绕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发展定位,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发展生态经济,谋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互利共赢,奋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是宿迁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方向,而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为了把目标变成现实、把思路变成行动,宿迁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多次进京赴省组织专家论证、部门征询,并在宿迁全市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大讨论、大观摩等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也组织了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宿迁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为了守住生态优势,宿迁市不遗余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让绿色发展的“家底”更殷实。特别是年初以来,宿迁市突出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深入开展“三清”行动,全面实行“河长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黑臭河道整治,推进畜禽养殖生态化改造、城乡一体垃圾分类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数据为证,宿迁目前已办结或基本办结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47件信访件,反馈的重点环境问题已全部解决到位。上半年,宿迁市列入2017年整改计划的3005台(套)燃煤锅炉治理项目已完成2131台(套),完成率70.9%;已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719个,完成率98.5%;完成非禁养区养殖场治理3792个,完成率70.2%;已拆除湖河围网养殖面积3.19万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7.6%。
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沿大运河、沿古黄河、环洪泽湖、环骆马湖和环中心城区“五大生态走廊”建设,重点推进运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城市生态客厅、污水处理厂等项目,规划建设生态绿道700公里、生态湿地100万亩、生态经济林100万亩、生态河道100条、100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
为从源头上给生态减负,宿迁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全面推行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坚决不引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落后技术落后工艺落后装备的“三高三落后”项目,坚决不要环保不达标准、污染严重和工艺、技术、设备等落后的项目,并把最严格的标准贯穿于项目审批、建设、生产的全过程。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笃信“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宿迁人,正在努力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共赢。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积极发展低碳、循环、绿色的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加快在三个“+”上下功夫。
———聚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生态与工业、农业、旅游、养生、文化等融合,积极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加速“双新一特”产业集聚,全面实施企业培育“511”工程,加快园区“五有三转”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激光装备、信息显示等新型制造业,积极发展生态、高效、现代、特色农业,推动产业向结构“轻”、模式“绿”、质量“优”转变。
在绿色指挥棒的引领下,宿迁市“生态+”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四大特色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230.15亿元、214.94亿元,同比增长11.5%和11.4%,新增长点不断壮大,集聚态势持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智能家电产业新引进伊莱克斯洗衣机、东贝高效变频压缩机等一批项目,绿色建材产业新增上市企业3家,大亚圣象家居产业园开工建设,旅游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15%。
———聚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推动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深度融合,重点依托八个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特别是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力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做大做强保险小镇、互联网基金小镇等一批新业态。
去年8月,宿迁市湖滨新区保险小镇启动建设,以保险后援为切入点,专门为客服、电商、结算等业态提供量身定制发展空间,目前已有中国人保、中国大地、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华联合、亚太财险等近20家国内知名财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投入运营,坐席规模超过4000个。
———聚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引擎性产业,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特色旅游,规划建设100个独具特色的风情旅游景点,着力构建“旅游+”产业生态圈,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成由旅游核心产业、旅游相关产业和旅游支持产业构成的旅游产业综合体系。大力实施年度计划总投资961.4亿元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3大类300个重大项目,以项目建设支撑转型发展、引领转型升级。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在生态优势向富民优势的转化中,市委、市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和精心的谋划。宿迁市以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为突破口,在扶贫重点片区选取黄墩镇等8个乡镇进行试点,推动人口向镇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民创业就业园、生态宜居新家园,加快农民向股东转变、务农向务工转变、打工向创业转变。
7月17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对全市发展格局作出优化重构,重点构建“1+3+3”发展格局,即推动中心城市内涵发展,推动沭阳、泗阳、泗洪三个县城精明发展,推动全市乡镇特色发展,并按照田园综合类、城市功能类、生态涵养类不同定位,推进乡镇机构职能整合,实施分类考核,实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随着一系列发展生态经济之举渐次发力,宿迁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催生出生态福利、绿色动力,群众的获得感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85元、增长9.3%,其中城镇居民收入13324元、增长8.2%,农村居民收入7901元、增长9.2%,增速均跑赢GDP,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最近,李强书记对宿迁工作作出批示,指出“宿迁市根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生态大公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决心大、思路清、举措有力,省各有关部门应予全力支持和推动”。这既是对宿迁市工作的充分肯定、大力支持,更是有力鞭策、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