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说·扬州文科】夏泽君:相对于具体专业,更看重“通识教育”

2017年08月16日 18:16: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前言:2017高考落幕,我苏网与江苏13个地市学霸进行深度访谈。究竟学霸如何炼成?请继续往下看。

  “我的学习没有套路。”

  “特别不认可盲目刷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就算唱歌很好听,也只想唱给喜欢的人,对聚光灯下的表演没有什么热情。”

  在扬州市文昌中路的动物主题咖啡厅内,2017年江苏省高考扬州市文科状元夏泽君干净利落地不断亮明观点。身着很宽松的T恤,把卷发扎成马尾辫,眼睛灵动地转着,明媚的笑容始终挂脸上。说到开心的事情会手舞足蹈,碰到志同道合的人会兴奋大叫。

  这是个很容易让人记住的女孩,直率,开朗,阳光,且充满热情。

  被北大“标记”的学霸:特别不认可盲目刷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在夏泽君看来此次成绩“基本在意料中”。

  高中文理分科以后,除最差一次考到第13名,在一本录取率高至86.58%的扬州中学基本都是文科年级排名第一;今年高考前的二模六市联考,她就已经取得六市第一的成绩。

  作为名副其实的“学霸”,夏泽君在2017年江苏省高考中,以403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录取;此前,她早已被北大“标记”。2016年,夏泽君参加北大“考古暑期学堂”夏令营获得优秀学员,此后分别在北大“博雅”计划和自主招生中取得优惠政策。

  但夏泽君说自己并非学习刻苦的那种学生,“高中三年从来没有任何额外补课”,“特别不认可那种盲目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北大情缘:“学什么专业都行,我更看重北大的通识教育”

  “实际上,当初选择文科,目标就是北大,它在某种程度上会决定我的未来。”

  夏泽君今年高考结束的时候,就已经被香港大学经济金融专业全额奖学金录取。但在综合考虑语言、文化、社会风俗等各种因素后,依然选择了自己梦想中的北京大学。

  作为2016年北大“考古暑期学堂”夏令营、2017年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和自主招生多重标记的重点招生对象,北大招生组为能留住夏泽君,在专业选择方面也表示出很高的诚意,充分问询了夏泽君的意愿

  为此夏泽君总共列出了六个心仪的专业:经济、中文、英语、国际关系、新闻传播和法学。

  “其实学什么都差不多,我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上面专业随便给我哪个都很开心。”

  相对于某个明确而具体的专业夏泽君更在意通识教育”。她说自己喜欢北大就是因为北大是个学术相对自由的地方,任何课都可以旁听,任何课都可以去蹭,能了解到很多不同的东西。按照夏泽君的说法,“北大很对我的路子”。

  考古这件小事:“我在临安夜景模型前站了好久”

  在夏泽君诸多的兴趣中考古可以算作很亮眼的一项。

  2016年的考古夏令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教授带队,院长杭侃做讲座,在杭州参观包括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在内的多个博物馆。期间,喜欢中国古代史宋朝部分的夏泽君,与曾经作为宋都的杭州产生出深刻共鸣。

  “宋朝后来的首都临安就是杭州,我们考古营不正好去杭州么?幸福死我了!”

  报名参加夏令营前,夏泽君正读完追忆南宋临安城市风貌的《武林旧事》,在博物馆见到书中描写的实物模型,感觉妙不可言:“好像是杭州博物馆吧,一层楼有模拟当时临安的夜景,里面有仿真的小酒铺子,卖小饼的,卖肉的,哎,我在里面走了好久,特别好的感觉。”

  因为对考古热情很高夏泽君经常参加学校考古社组织的各项活动高二暑期去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做志愿者和图书馆的老师们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情谊。北大夏令营带队的孙庆伟教授同样对夏泽君印象深刻,高考结束后询问她要不要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

  “其实当初也有考虑,但顾及到就业的压力,填报志愿就没当做专业选项了。可能家长多少有些干预吧,但最终还是我们共同协商的结果。”

  “父母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提供自由民主的氛围,学校也一样”

  夏泽君的父母亲都在银行工作,家里的氛围也相对宽松。

  很小的时候,父母会有意识地带夏泽君去图书馆挑书、推荐各种兴趣班给她接触,但想不想看、想不想学全凭她自己;如果不感兴趣,家里也完全不做强迫。

  “我们平常的交流,就是相互协商,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迫。我会和他们分享一切,包括我很多奇形怪状的想法,都会和他们交流。我觉得爸妈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提供了一个自由民主的生活氛围,让我能够自由成长。学校其实也一样。”

  夏泽君从小就读的学校,从扬州育才实验学校,到树人学校初中部,再到江苏省扬州中学,都属于当地综合教育水准较高的学校,夏泽君觉得“这点很重要”。

  相对于大部分高中而言,扬中的补课并不算多高考前为能让学生们多睡一会儿,甚至取消了晨读除去夏泽君参加的考古社,DIY社等多个社团,在高一、二期间也在照例开展活动。

  夏泽君的文科班语文老师肖梅清思想很开明。快高考的时候,因为新课已经讲完,剩下答题思路的讲解,夏泽君觉得没有意思,就偷偷在课堂上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老师看到后也并不批评。“因为肖老师,我对语文至少不会厌恶。”

  作为日常习惯的阅读:“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尽管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前夏泽君并不了解北大外语系是以文学研究而非应用语言见长,但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选择全称叫“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的北大英语系并非坏事。

  从小浸泡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西方经典名著的夏泽君对欧洲文学史不算陌生。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妈帮我选择阅读书单,大都以杨红樱之类的儿童文学为主;大概从四年级开始到初二,我开始大量阅读外国名著,包括《飘》《包法利夫人》,现当代作品像《哈利·波特》也读完全部系列;后来初三的时候,我发现了中国散文这片美妙的天地,就基本上没有再读外国名著。因为我觉得翻译过来的文字,不像中文那样自然流畅。”

  夏泽君如此回忆自己的文学阅读路径但实际上文学阅读并非她阅读清单的全部

  她有每周看《南方周末》的习惯;见面的时候,身上正带着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这是她从扬州市图书馆借来的。尽管高中课业压力很大,但夏泽君依旧保持着每个月去扬州市图书馆的频率。甚至高考前,课外阅读也没有停下来。“高考在即,我却熬夜看完《穆斯林的葬礼》,你想我妈多生气!哈哈。”

  从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便能立即延伸开去,夏泽君没心没肺地笑着。

  “你差不多是我一行见到十几个孩子中最善谈的一个。”记者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评价。

  “是么?”夏泽君想了想,用一句话来调皮回应她的自来熟,“虽未曾见过,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候的话。

  因为读了太多遍,所以信口拈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