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花街,一个年轮的记忆

2017年08月25日 09:55:26 | 来源:淮安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怀旧是这个时代的文化气息,我们都生活在怀旧的气氛中。而正是由于这种氛围,我们那日渐冰冷的心,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制造着越来越浓烈的回忆与怀旧。

  循着老街沧桑的皱纹,轻轻擦拭,触及到的也许早已不是皱巴巴的纹路,而是一条街,甚至一座城的变迁。看倦了城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平整通达的柏油马路,眼前的青砖灰瓦和石板路竟一下爽朗起来。

  花街,位于清江城东安澜门外,自清江大闸东运河南堤止。其得名一说是因过去在街上住的人家爱种花、养花;二说是明清时街上店铺为宫廷做绢花而得名。随着岁月的流逝,“花街”之名已无从定论,传说也更添想象的空间。

  历尽岁月沧桑的花街,由原来三四里的长街,变成现在二三百米的短街,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漫步其中,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暂别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眼前皆是过客,看着都像是有故事的人,在旧时代建筑的映衬下,洒出斑驳时光。就算你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走着,也仿佛许多人在向你讲着那段往事。许多老人会坐在街边谈古论今,或者各路八卦,十分有趣。

  满是青苔的条石孤寂的躺在道边,向人们述说着从前。

  一双破旧绣花鞋和三毛的《稻草人笔记》,勾勒出了匪夷所思的和谐画面,画面显得如此的安逸。

  上午过半,街上的好多铺子竟还是大门紧锁,只得从朱漆门外往里探望,古老的门铃,造型和创意是如此的考究,凸显了老淮安人的生活情调,同时也让我们不禁想象花街从前的繁华昌盛。

  如今的花街不见了昔日的热闹。虽然经过了人为的修缮整改,但是花街的历史和花街人的质朴的情怀永不会变。

  在花街北首,住着这样的一位年轻人,他是90后设计师,毕业后他并没有去到那些灯红酒绿的大千世界去闯荡,而是选择了梦开始的地方,破旧的房屋经过他的设计别有一番滋味。

  这位年轻人在这二层小楼里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以及璞园糖水概念饮品店。这是一家小隐于市的传统糖水店,说是传统,其颜值口感却又非比寻常。店如其名,素雅别致,跟传统饮品店相比,少了分市井和油腻,将寻常茶点做到极致这份匠心实属难得。

  浓浓的文艺范儿早已被这家店诠释得淋漓尽致!看似简洁的装修,却处处都是老板的用心。

  老旧的蝴蝶牌缝纫机,不禁让我们想起那些母亲在灯下为我们修补衣服的小时候。

  当初谁家里要是有一家钢琴,用现在话说就是标准的“土豪”呀!

  老的留声机,电影放映机,不断勾起小时候那些欢乐的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另外的一个房间,里面放着一些画架,他父亲介绍说平时会有一些小朋友过来学画画,极具现代设计感的椅子和周围的环境完美搭配,既不影响花街独特的韵味,又给生活添加了一份别样的乐趣。


  这位年轻人的父亲亲切的告诉小编,这个里面的所有东西,包括每一块布,每一朵花都是他儿子自己挑选或者设计出来的。

  从街上第一眼看去,这栋二层小楼可能非常的不起眼,但是突然想起来一首词:《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现如今很多的青年人选择在灯火辉煌,繁荣发达的地方去发展和安家,很多人已经忘了初心,忘了自己,变得敏感而自私。这位花街新青年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不忘初心,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

  能拥有这样的一个人文气韵满满,远离喧嚣的“陋室”,尤其是在花街,岂不美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