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200多天的等待,太湖开捕。但一直以来渔民都是9月1日先用小网开捕,6日才是大面积开捕。
前天,无锡太湖水面大型捕捞渔具——高踏网开始了捕捞作业。高踏网作为太湖中最大的捕鱼工具,一网的捕捞量可高达数万斤。高踏网开捕后大量湖鲜将涌向市场,市民将吃到更加便宜的湖鲜,意味着一场真正的湖鲜盛宴就此拉开了帷幕。
今年太湖渔业生产情况如何,前天,记者走近正在捕捞作业的渔民,登上渔船进行了现场探访。相比前5天的飞机网等小型工具捕捞的“战果”,多名渔民表示今年和去年相比,梅鲚鱼产量和规格好于去年,青虾产量增加2成,鲢鱼产量也高于去年。遗憾的是银鱼减产15%左右。
好兆头——“高踏网首捕”斩获5万斤
前天,太湖秋季高踏网捕捞展开。记者随渔船进入湖区采访,放眼望去,数百条渔船点缀在浩渺的湖面上,蔚为壮观。随着一网网活蹦乱跳的鱼虾在水面上跳来跳去,收获的喜悦写在了渔民的脸上。“1、2、3收……1、2、3收……”下午2点多,当天凌晨4点就开始下水的高踏网开始收网,老远就听见15名渔工喊着欢快而又整齐的号子,合力把高踏网收紧。一时间数不清的鲜活鱼虾跃出水面,好几条大个头的鲢鱼一下子跳出好高,水花溅了在场的人一脸。
57岁的船老大朱寿昌交代登船的人不要讲不吉利的话,自己紧张地盯着慢慢收上来的网。直到渔网浮出三分之一,他被湖风吹得黝黑的脸上才露出笑容:“跑不了了,这一网少说也有四五万斤,苗头不错!”多年的捕捞经验让他十分看重第一网的“战果”,因为在渔民看来,第一网湖鲜的产量往往预示着今年的收成高低。
湖鲜被捕捞上来以后,渔民赶忙拿网兜把鱼虾抄进竹筐,然后再倒入有水船舱以保持鱼虾新鲜度。而后几个渔工迅速围上来按照品种和规格进行分拣,放到不同的网兜和水箱里,准备运往附近市场。“赶早的市民晚上就可以吃到今年高踏网首捕的湖鲜了。”船老大这时候也打开了话匣子,第一网收获的主要是梅鲚鱼、花白鲢鱼和部分鲫鱼,“太湖三白”较少。原来曾担忧今年的渔业产量,因为渔民是“靠天吃饭”,今年汛期降水量总体偏少,太湖水位一直不高,再加上高温天气持续较长,对水温、光照等比较敏感的银鱼产量会减少,而喜欢充足光照、活动范围广的花白鲢以及梅鲚鱼等基本不受影响。“到底影响到什么程度,只能看捕捞的产量说话了。”朱寿昌指着捕捞上来的鱼介绍,去年的收成不错,所以今年的期望值也不低,具体的情况暂没有时间统计,但估计不会太差。
好口福——市民菜篮子将拎得更轻松
在另一条渔船上,记者看到渔民王伟不时从网兜里挑出大个头的花白鲢来。他表示,混在梅鲚鱼里的花白鲢数量比去年略有增加,而且规格较大,一般在2-3斤。以后这些鲢鱼会大量上市,市场价格会走低些。“爱吃太湖银鱼的市民可能会失望,目前的银鱼产量比去年少。”他把鱼筐里的梅鲚鱼翻了又翻,却挑不到多少银鱼。“湖鲜大量上市,不仅渔民开心,还有热爱湖鲜的市民。”朱寿昌说道,他从事捕鱼行业12年了,根据以往经验,每年太湖开捕10多天后,沿湖地区的水产品价格就会出现一轮“跳水”。像南方泉水产售卖处、华庄小溪桥水产市场,这几天每天很早就会有刚出水的湖鲜拉到,装满湖鲜的大盆、大桶在市场上一字排开,市场上人声鼎沸,有经验的食客不多问什么,直接上来看一眼,谈拢价格后直接拎起来就走。“这段时间肯定都是真湖鲜,”市民何学员告诉记者,“听说昨天是大型渔具第一次开捕,特意赶过来买点新鲜鱼回去犒劳妻子。”家住惠山区的他表示,暑假里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天热也没有好好给妻子补补营养,这回多买点湖鲜回去弥补一下。朋友介绍他到湖边市场来买,而捕捞船一般是下午两三点回港上岸,这个时候肯定是最新鲜的,最终他买了一大袋子湖鲜满意而归。
滨湖区渔政支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秋汛高踏网第一捕产量来看,比去年略微下降,毕竟今年的天气不太正常,影响到渔业生产,“2016年滨湖全区太湖捕捞产量1287吨,其中鱼类占到1276吨,甲壳类占到11吨。”从这个数字来看,湖鲜中花白鲢、白鱼、银鱼等鱼类是主角。从渔民朱寿昌这次捕获情况来看,鱼类整体个头比去年大上不少,大规格的鱼也比去年多了。在前五天的捕捞中,花鲢、白鲢鱼居多,也不时有青鱼、鳊鱼、鲫鱼等品种,目前的花白鲢鱼以二三斤为主。“梅鲚鱼产量和去年差不多,目前来看稍微比去年好一点。”朱寿昌介绍道,去年出水后的批发价格为1元/500克左右,今年应该高出点,可以达到1.2元/500克。目前银鱼批发价为11—12元/500克,白鱼15元/500克。
好日子——渔民吃住在船上再累也快乐
前天,无锡市农委渔业渔政处处长周国新表示,9月1日开始的是“小捕”,一条船上夫妻二人就够了,使用的飞机网主要用来捕捞梅鲚鱼、银鱼、白虾等鱼类。高踏网开捕以后产量更高、品种更丰富,一天捕捞量比飞机网渔船一个星期的捕捞量都要多,单网捕捞量可达数十吨。因为高踏网一般是两个渔船同时作业,网的长度有可能达到2000多米,高踏网的网目尺寸相对较小。为了不对太湖中的渔业资源造成冲击,让湖鲜捕捞更合理,近年来对太湖高踏网的生产时间进行了调整。一般9月6日才允许下湖捕捞,去年允许捕捞时间是25天,今年是到9月30日止。
高踏网大面积开捕后,大批量湖鲜将上市,市场货源充足了,价格更加便宜,“市民的菜篮子自然就拎得轻松了”。太湖开捕后的上周六他曾去华庄小溪桥水产市场调研,发现原来160元/500克的青虾现在只要80元。市民是欢喜的,可是渔民却要辛苦几个月了。“一入8月就准备太湖开捕的事了。”渔民王伟说,小船现在都用上了马达发动机,一天可以一个来回,这样晚上回到岸上后就可以把新鲜的湖鲜卖掉。但高踏网渔船却不行,要吃住在船上作业一直到月底。谈起将要到来的水上生活,朱寿昌表示,渔民吃住在船上要提前准备吃的,就是简单的面条、矿泉水、八宝粥、火腿。湖面上夜间温度很低,还有冷风,备点老酒是御寒的,甚至冬天的被子都带上了,不然在湖面上生活那么长时间,身体容易落下关节炎、风湿等毛病。家里的女人也要上船打下手、记产量、烧饭、洗衣服等,因为真正捕鱼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要让路。
记者了解到,目前滨湖区水域以及水利设施用地369平方公里,涉及捕捞渔业的有7个社区,长期从事渔业活动的渔民有500多人,渔船保有量在234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