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像石:艺术中的汉文化

2017年09月16日 10:10:06 | 来源:徐州市旅游局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为文化载体的汉画像石艺术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是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材料。目前,在我国的许多省都已发现了汉画像石,其中发现数量较多而又比较集中的是鲁西南、徐州、南阳、川中和陕北。长期以来,汉画像石只是在考古文博届引起重视,普通老百姓往往不容易看懂,所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容易被大众理解。

  汉民族不仅有一个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有一个图像表征的世界。通过文字的记载于图像的互文性的相互发现的阐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图像汉学”的传统,这个传统强调的是人与宇宙、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死的关系,在天地人神的思维结构中建立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而使生命获得存在的价值。

  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中国的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显学。中国有中国汉画学会,已经成立20余年了,出版了有关论文集。徐州市的汉画像石艺术馆,是全国最有名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影响。这是研究汉文化直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面临一个历史复兴的伟大时刻,如何认识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的价值究竟表现在什么方面,今天我们如何认识民族文化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对汉画像石的研究,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展开的,这就是在“视觉文化”理论、“图像学”理论、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图像传播”视野下进行的,因此在思想观念上就大大超越了旧的“金石学”的研究。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的历史地位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家乡,是汉代文化的发祥地,在汉代,徐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很高。所以汉代徐州流传下来数量众多的汉画像石。徐州市很重视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很早就认识到汉画像石的重要性,在美丽的云龙湖畔建立了汉画像石艺术馆。收藏汉画像石达1700余块。成为了解徐州汉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地。汉画像石艺术因为是一种直觉表现的图像艺术,其中保存着汉代以前中国文化的图像传统,这个传统已经被汉代逐渐发达的理性精神所冲淡。汉画像石,就成了我们根据图像真实直观理解汉文化的重要材料。

  徐州的汉画像石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它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中国汉画艺术的典型代表。目前来看,徐州汉画像石以产生的早、延续的长、分布的广,发现的多而在汉画像石历史中有自己的地位。

  例如:2005年3月,徐州博物馆在韩山M1石圹墓的竖穴墓道部分,发现了两块树、鸟、璧组合的墓门画像石,专家推测该墓的年代不会晚于西汉景帝初期。这一发现,将汉画像石的起源又提早到西汉初期。是国内考古发掘的时代最早的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形式多样。徐州汉画像石既有陵墓神道两侧的石兽,又有石阙、祠堂等建筑。画像石祠堂和祠堂画像,是徐州汉画像石的主要特色。

  徐州是汉代区域文化的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是先秦时期楚国的故地,鲁、宋文化的礼制思想在此交融。徐州汉画像石中既有远古的神话传说,又有现实生活中的楼台亭阁、乐舞百戏、庖厨宴饮、车马出行、牛耕纺织等内容。

  徐州汉画像石记载比较早,见诸文献记载是东晋伏滔《北征记》一书,他观察到在徐州城北的石椁上,“皆青石、隐起龟龙鳞凤之象”,实际上这就是汉画像石墓。

  徐州汉画像石在当时主要有三方面的用途。 

  一是用在石椁上。石椁墓的形制与木椁墓石相仿,用石板扣合成椁室,画像石刻在石椁的两侧板和前后石档上。这一类型的画像石墓,年代较早,具有西汉晚期的特征,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代。 

  二是用在墓室的建筑上。墓有砖石混合结构和石结构两种。小型的分前后两室,较大的分前、中、后三室,有的还附有耳室或回廊。画像石多置与前室、中室的门楣、门柱、横额和四壁上。这一类型占徐州地区画像石墓的大多数,其年代主要为东汉中、晚期。

  三是用在地面的祠堂上。祠堂即“享堂”,也称“食堂”、“庙祠”等,是生者祭奠死者的地方。由古代的宗庙祭祀演变而来。徐州和山东以及皖北的石祠堂,是我国发现石祠堂画像石比较集中的地区。汉代画像石是作为汉代墓葬(建筑)文化的一部分而产生的,通过它,可以清楚地了解汉代人所具有的厚葬习俗和宗教信仰。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汉文化解读

  汉画像石是一种图像艺术,图像的制作是根据汉代人的文化信仰制作的,我们根据现代的文化研究理论,可以对汉画像石艺术进行文化的还原研究。我们认为汉画像石表现的汉文化是源于先秦神话时代的神圣信仰而来的,这一信仰是由“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尊天敬祖”的宗教观,“崇礼归仁”的审美观,“观物取象”的文化观,“不死升仙”的贵生观等组成的。

  汉代人的世界观是宇宙象征主义的,汉代人崇拜“天”的创造性与规律性,并认为人必须按照天的属性来生存。徐州汉画像中,汉墓、祠堂、棺椁往往造成天地的象征体。汉画像的图像按照宇宙的等级来排列,在天上往往有日月同辉、日月相衔的图像。祠堂的顶部往往刻画天文图像。有的刻画日月同辉图像。有的汉画像墓与棺椁上盖刻画“柿蒂纹”,象征一个植物型的世界。生命将在永恒回归中得以复活。人头圆像天,脚方像地,人本身也构成一个宇宙。

  因此,人必须尊天敬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宗法血亲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根本所在。祖先去世了,他往往升仙为神鬼,并在祭祀中保佑他的子嗣安全发达。孝就成了中国文化中的根本道德。

  对祖先的祭祀是古代宗族权力转移的基础,是获得合法继承权的礼制。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礼”的文化,礼是按照等级在不同的时空中对不同的神灵的崇拜仪式,由此演化出来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看看先秦的《三礼》,就知道中国文化的“礼”的内涵了。祖先去世了,要有一套丧礼的仪式把祖先送下地府,家人都期盼其祖先能在祭祀中升为神仙而列为仙班。

  汉画像石的刻画,虽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如表现的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更多的却是对死后生活的描绘,是一个对死后世界的幻想再造。它显得那么神秘莫测而又奇异非凡。

  汉画像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图像的史诗。其中珍藏着民族的文化灵魂,是我们中国民族一个遥远的梦。

(来源:徐州市旅游局,编辑:纪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