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日历 | 民国时一部电影如何才能通过审查

2017年09月16日 22:26:08 | 来源:凤凰网江苏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82年9月16日,苏州大光明电影院改装立体电影放映装置,首次放音国产彩色宽银幕立体影片《欢欢笑笑》,成为江苏第一家立体电影院。

  坐落于北局的大光明电影院,是民国年间开办的电影院。1951年,由市文联租赁,后影院收归国有。“文革”期间,大光明电影院改名工农兵电影院,1980年10月恢复原名。1980年,大光明电影院原址翻建,设备更新。上世纪80年代,电影院安装了冷气设备。1991年底起,大光明电影院历时两年多时间、耗资四千万人民币建成集商、住、影视、餐饮、娱乐于一体,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中心。

苏州、大光明两家电影院老照片

  民国年间的苏州电影院

  电影作为舶来品,首先在上海落地开花。仅1913年上海的亚细亚影戏公司率先拍摄了近二十部故事片,苏州的文明戏演员张冶儿等加入演员行列。苏州深受近邻上海的影响,与电影产生有着颇为深厚的关系,上海电影的编导队伍主体以苏州人为主,包笑天、周瘦鹃等鸳鸯蝴蝶派的文人纷纷为电影公司编写剧本,助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苏州人在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然而电影被苏州人接受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还在宣统二年,苏州阊门外已有“影戏”(电影短片)。苏州最早的影院是成立于1918年的飞云影戏公司,但由于新事物没被苏州人追捧,以致生意清淡,亏本严重,经理王瑞南就改名吴中舞台。

  1927年2月春节期间,吴道巽、徐志刚在阊门外大马路开办中国电影院,聘请徐碧波为驻沪办事员,负责选定影片,正月里播放了十八部故事片。他们在开幕预告中宣称:“电影可以感化社会之不良,辅助教育之未逮……特用为灌输民众智识,普及高尚娱乐之基础者耳。”

  同年七月,由作家程小青、翻译家叶天魂、南社社员钱释云和徐碧波合作创办的苏州公园电影院正式开幕。“开幕以来,每夜满座,营业之盛,实为以前苏地所未见”。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苏州放映电影的场所主要集中在东中市的新民社、北局的青年会、宫巷的乐群社和石路的普益社,这里虽非正规的影院,但改变着人们的业余生活。

  电影艺术作为新生事物传入中国,影响并改变了国人的思想与文化消费,从传统的看戏听书等文化娱乐活动,逐渐转向到影院观看电影,去影院看电影成了一种新“时尚”。

  1930年6月,宫巷乐群社放映《野草闲花》,这是苏州第一次放映的蜡盘发音国产部分歌唱配音片。同年7月,北局开设东方大戏院,是苏州第一家有声电影院。日伪统治期间,苏州有5家电影院营业,其中苏州、大光明、青年会被日本人霸占,阊门外天平电影院由汉奸经营。抗日战争胜利后,电影院陆续复业,共有电影院10余家。

  民国时,一部电影怎样才能上映?

  苏州影院的兴起与市民对电影的热衷,促使当局加强电影市场的监管。

  苏州地方政府鉴于“戏剧与民智风化之关系”,学习、借鉴广州市电影审查制度,拟定了《苏州市政筹备处审查电影影片办法》(简称办法)12条。

  电影审查工作由苏州市政筹备处教育科负责,他们专门编制两种报告单,一种由影院填写的“影片开映报告单”,另一种为“影片审查报告单”。

  《办法》规定影院在放映电影前三日必须按规定填写“影片开映报告单”,内容包括片名、出品单位、导演、主要演员、电影梗概、放映日期、场次及时间等项目。同时,教育科接到报告单后,会派出8名审查员于晚间凭审查证到电影院观看,审查员除填写影院、片名、出品单位、导演、演员之类的内容外,还要根据观看结果填写审查意见,写出播放影片的等次。

  苏州市政筹备处根据电影内容及当时政治、社会教育需要,对电影划分四个级别:顺应时事、辅助社会教育者为甲等;与风俗人心不相背,并且具有教育意义者为乙等;仅仅能“助人兴味”,如滑稽片、神怪故事片为丙等;不符合教育原理之处,有碍风化者等为丁等。

  符合当时政治语境的,有助于社会和谐、良好风气的电影受到青睐,反之则被禁映。如果电影院放映被列为丁等的电影,那么要禁止放映;如果教育科收到报告单,发现“该项影片不应开映,或说明书中所载剧情发现谬点者”得停止放映。同时要求影院有选择的播放,如果电影内容大体不错,个别地方“太属荒谬”,则要求在第二次播放时将不适宜部分删除,无意中让影院承担“剪切”工作。

  除了对电影内容的具体要求外,苏州市政筹备处还制定对影院的奖惩机制,假如每季或半年电影院播放的电影多数属于甲、乙两等电影,那么政府部门会“给以名誉奖励,以资激励”。反之,如果几次被查到播放丁等的电影,那么电影院要停业整顿。《苏州市政筹备处审查电影影片办法》于1927年8月8日起实行。

  (来源:凤凰网江苏 资料整合自苏州日报、苏州新闻网 编辑/盛明珠)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