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为朝天宫南京博物馆的年度大展,“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正式亮相。展览汇聚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通过水下考古出土的沉船文物,以及外销瓷器共计300多件,其中“国宝级”的一级文物占到10%。
曾经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各国船只模型,交错陈列在展厅内,包括欧洲商船,日本的遣唐船,宋代海船、沙船、福船等,和300多件文物共同向观众讲述着海上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故事。
南京市博物馆馆长吴阗告诉记者,观众可以在一间展厅内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珍贵文物,比如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明代鎏金喇嘛塔”、扬州博物馆的三彩印花盘等,“汇集了国内比较知名的20多个博物馆的藏品。之所以叫CHINA与世界,我们就是想从两方面的主题切入,一个是沉船,一个是贸易瓷。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内的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很快,在中国的南部沿海地区出水了很多很有名的沉船。‘黑石号’出水的东西主要在新加坡,国内也有一些,这次我们是向湖南借了大概20来件,再有就是‘南海一号’也是大概有不到30件,汇集了11艘沉船的出水瓷器。”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当属瓷器,当时西方市场对这种中国手工业产品有强烈的需求,而中国的工匠们为了迎合各地的喜好,就让各种异域元素出现在瓷器上。
展览中一件重磅展品“青釉椰枣纹模印贴花执壶”就是其中典型。这件瓷器上,执壶是中国传统的器物造型,模印贴花是长沙窑装饰的一大特色,而椰枣却是万里之外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沙漠的特产。1998年,考古人员在印尼海域一艘唐代沉船“黑石号”里发现这只浓缩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执壶。吴阗说:“像外销瓷这些品种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的,专供出口的瓷器,或者说中国生产的,很受欧洲欢迎的瓷器。我们也汇集了来自故宫、南京博物院、北京艺术馆等等博物馆的一些传世的,或者出土的,包括南京市博物馆一些出土的这种像元青花。”
本次展览同时通过自主设计、合作开发等方式生产出80多款系列文创产品。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的手绘地图、飞行棋、帆船模型、小徽章等。南京博物馆总馆馆长胡宁介绍,“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把我们中国的瓷器带出去了,同时也从异国带回来水果、动物,大象、长颈鹿还有鹦鹉,因此我们做了小徽章,标在相应的来源国的位置上,徽章可以别在包和衣服上。”
据了解,展出将一直持续到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