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农历丁酉鸡年中秋节。
月饼都吃了吗?异地的游子都回家了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寄托了太多的思念。对于南通人来说,中秋节还有这一面……
这首顺口溜囊括了整个南通地区中秋节的民俗,简直就是一幅活孑孑的中秋节“吃”的风俗画。北三县把早饭叫“早茶”。“粑粑”是小伢儿的叫法,就是用米屑摊的烧饼,南通就叫它米屑烧饼。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南通人就叫“八月半”,有吃月饼、杀鸭子、蒸芋头和吃剪角的毛豆角子、吃团圆饭、祭月、请紫姑、演木头人儿戏(提线木偶)等等风俗。
提线木偶
南通就叫它木头人儿戏,是以村庄、圩塘为单位,大家凑钱请民间艺人来演的。木偶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之分。杖头木偶,是人在木头人儿的底下用几根棒儿来掌控的,木头人儿做得和真人差不多大小,如皋木偶剧团就是这种杖头木偶;提线木偶是人在木头人儿的上头用好几根线来拉的;布袋木偶是把木头人儿画好了在手指套儿上,转来套了在手上演的。以前启东有个汤家班,就是专门演布袋木偶的。
中秋敬月
从前,中秋节的夜饭一吃好,就要在天井里头或者空场上正对东方摆一张方桌,放上香炉、蜡烛台和神马,还有石榴、梨子、苹果、鲜藕、菱角、柿子、鸡头米和煮熟了的芋头、毛豆,再加清茶和素油月饼这些祭品,来供奉月光娘娘。供品总有个吉祥、顺遂的说法:裂口子的熟石榴叫“开口笑”,预示家庭和睦;“柿子”的谐音是“世子”,意味代代有子;苹果、苹果,平安之果;藕就更加好说了,成语有“藕断丝连”,白藕是丝丝相连,象征永不分离;而月饼是又圆又满,象征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祭祀月神既是祈祷全家美满幸福、平安吉祥,也有感谢神灵的意思。
中秋供月供的是女菩萨,所以供品里是绝对不能搭一点儿荤腥。等月亮东升的时候就要焚香点烛,奉祀“太阴星主月光菩萨”,开始祭月,南通叫“供月”。等拜祭完了,要烧神马,撤供品。过去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为月亮是太阴神,是女人家的事情,所以只有女人家和伢儿们拜月。
吃月饼、杀鸭子
月饼是中秋佳节的时令食品。从前南通比较大点儿的店像稻香村、景福斋总是自己做月饼卖,有些南货店像鼎泰、沅大昌、江源昌、顺和斋也做月饼。解放以后,鼎隆、可口、大隆、稻香村这些店,中秋节额的要做月饼。再往后就是食品二厂统一做的了。南通人欢喜吃苏式月饼,品种有上素的、五仁的、洗沙的、枣泥的、椒盐的、冬瓜的、鲜肉的、火腿的等等,不仅式样多,而且考究买个新鲜。
南通虽没有北京烤鸭、南京板鸭那样全国出名的特产,但物阜民丰,鸡鸭鱼肉倒是一样都不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小而安顿。过去,买只鸡杀杀不稀奇,平常倒是不怎么吃鸭子的,但到了中秋节几乎家家都要吃鸭子,这似乎成了一条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
南通河多,沟头儿多,农村里头养鸭子的也特别多。中秋节的时候鸭子正肥,一般的人家总是欢喜买只鸭子家来吃吃。按照本地的风俗,大都欢喜吃红烧鸭子或者是白煨的“八宝鸭子”。所谓“八宝鸭子”,就是鸭子拔毛洗灵泛了以后不剖肚,仅仅在肚子底下横开一个小口,把内脏抠出来;转来用糯米、肉丁儿、竹笋丁儿、香菇丁儿和生姜、葱这些配料塞到鸭子肚子里头去,再用针线把切口缝起来;下锅之后加水用文火煨烂。吃到嘴里是肉酥汤肥。
吃芋头、毛豆角子
中秋节,南通还有把芋头和剪了角的毛豆角子一起煮了吃的习惯,据说这种风俗也和“杀鞑子”有关系。老百姓把“鞑子”又叫“毛子”。说是当初汉人杀了毛子,要把毛子的头拿来祭月。后来没有毛子可杀了就改用“毛豆”和“毛芋头”来代替。毛豆、毛芋头,都是指毛子的头。其实,仲秋时节正好是各种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用芋头和毛豆来祭谢土神,也是沿袭的一种叫“秋报”的古礼。
另外,中秋时节的东西除掉了毛芋头和毛豆角子之外,像高菽(茭白)、藕、菱角、荸荠也正好上市。高菽炒肉片,或者是加点儿虾籽凉拌了吃崭得很。藕的吃法就多了,嫩藕可以加糖做凉拌;老藕煮了吃、蒸了吃都可以;也可以在藕眼儿里头灌劗肉,再切成片子下油锅煠了做藕饼吃。嫩菱角水分多,生吃甜津津的。老菱角一般是煮熟了吃。现在,有的饭店在上菜之前要先上一盆熟的玉米、荸荠、菱角,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农家乐”。东西是乡土的,蛮受大家欢迎,吃了不够的还要再加一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