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系统介绍灯谜历史的专题片问世

2017年10月11日 14:00:29 |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苏谜六章》文稿共有6集,分别为《吴地谜脉》《苏宫谜姿》《虎丘谜踪》《吴门谜家》《灯海谜珍》《风鼓谜帆》。  (资料图片)

  《苏谜六章》文稿共有6集,分别为《吴地谜脉》《苏宫谜姿》《虎丘谜踪》《吴门谜家》《灯海谜珍》《风鼓谜帆》。(资料图片)

  中华灯谜源远流长,看花灯、猜灯谜不仅备受人们喜爱,更深深烙进中国传统文化。而2500年的苏城历史,构建出一道东方的谜语长廊,形成了独树一帜、底蕴深厚的苏州灯谜。日前,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灯谜历史的专题片《苏谜六章》在苏州问世,回顾了吴地谜史,讲述了吴地谜脉以及苏州职工灯谜协会建立60年来的辉煌。

  吴地谜史悠久灯谜已融入苏州人生活

  《吴越春秋》中就记载着先秦时期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意思就是砍伐竹子,制作弹弓,装上土丸射击,追击猎物……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了“瘦辞”。距今1900多年的《越绝书》中就收录了吴越地区多则隐语。而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曾详细记载了关于吴国隐语的故事。而这些“瘦辞”和“隐语”,正是灯谜的雏形。

  “公元455年,南朝宋孝建年间,在常熟当地方官的海虞令鲍照,收集了吴地以前的瘦辞、隐语及隐喻性的民谣编撰成集,创建性地使用了同一个字——谜。并且运用拆字、象形、会意的手法,自创了‘井’‘龟’‘土’的字谜。”苏州职工灯谜协会副会长李志红告诉记者,88年后的南朝梁大同年间,吴郡名士顾野王将“谜”字收录在他所编纂的中国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之中,“谜”字开始了广泛应用。

  至隋唐,多有谜诗出现。韦应物、白居易先后任苏州刺史,分别著有《咏玉》《咏露珠》《衰荷》《鹤》等多首谜诗。宋代苏州,不仅有范仲淹、苏舜钦作《蚊蚋》《秋思》《夏意》等谜词寓景,灯会尤甚。范成大在《石湖集》中记载的上元吴中“十三试灯,十八落灯”“悬灯粘谜,以角巧思”,描述了姑苏灯市的盛况。

  明清时期,苏州谜风更盛,谜社、谜刊四起,市井活动频繁。民国年间,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吴江爱国人士薛凤昌,在1912年写就了我国史上第一部谜话《邃汉斋谜话》,为中华谜语文化树立了标杆。

  新中国成立后,灯谜迎来了新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苏州第一工人俱乐部、苏州手工业局、苏州铁工厂、《新苏州报》等多方开展群众猜谜活动;1957年初,“苏州市工会联合会第一工人俱乐部灯谜研究小组”(即苏州职工灯谜协会)正式成立。猜灯谜融入了苏州人的生活,成为苏州的习俗。

  痴迷灯谜39年他投资30万拍摄专题片

  “我是1978年初中刚毕业时接触到灯谜,之后就疯狂爱上了它,至今已经有39年了。”李志红告诉记者,去年,他应苏州市司法局之邀,制作了名为《苏谜载道 法播四方》的全国第一部灯谜宣传片,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给了我一丝灵感。之前全国从没有系统介绍灯谜历史的专题系列片,2017年恰逢苏州职工灯谜协会成立60周年,何不拍一部关于苏州灯谜的专题片来记录吴地谜脉?”李志红说,这不仅是对苏州灯谜的梳理,对吴地谜史的记录,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李志红的想法得到了他的老师、我国著名谜家邱景衡的热烈响应,并和他共同执笔,从去年9月起,耗时3月,先后易稿十余次,终于完成了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灯谜历史的专题片《苏谜六章》的文稿,共分《吴地谜脉》《苏宫谜姿》《虎丘谜踪》《吴门谜家》《灯海谜珍》《风鼓谜帆》6集。

  “去年12月我们开始拍摄,拍了近4个月,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但后期制作上,我们耗费了大量精力,经常是以秒来制作,每天只能做出两三分钟的成片。而就算这样,第二天做好的片子又会被推翻重做。”李志红说。几个月后,李志红终于看到了他心目中的《苏谜六章》。而这部长达1个小时的专题片,他自掏腰包30万元。

  “30万元并非小数目,但家人很理解我,也非常支持。能记录苏州灯谜的历史,为苏州文化留下一些影像记录,我很自豪。”李志红说,目前他正在和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江苏卫视等联系,希望《苏谜六章》能登陆荧屏,“这不是为了收回投资,而是我想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苏州灯谜的精巧,看到我们苏州谜人的风采。”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