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京读书这么久了,还没听过金陵地方特色唱腔——南京白局。”
“听说,今天晚上主讲的这位马培培老师,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徐春华的弟子,徐春华老师就是指导张艺谋导演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南京方言的那位。”
“报名通道一开放,我就报名了,不然,报晚了就像我舍友那样,只有羡慕我的份儿。”
……
“立人大讲堂”活动现场
10月18日晚,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青春剧场外,吃过晚饭的同学三三两两结伴排队,等候“立人大讲堂”的入场。不一会队伍已蜿蜒百米。在讲座正式开始前,凤凰网江苏在后台遇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局”市级传承人马培培。
学生与非遗零距离
“这次,我主要从丝织领域较为广泛的介绍一下,中国的丝绸文化发展脉络,以及由此延伸出的金箔、云锦、榫卯、绒花、白局等南京非遗。”马培培说,“这几样看似毫无关联,其实它们都围绕着丝织展开。云锦由蚕丝编织而成,织女手工织云锦的机器由榫卯结构搭建,云锦布料中的金线通过金箔制作,蚕丝的边角料制作成点缀的绒花,编织之余,织女们口中哼唱的就是白局。”
马培培在“立人大讲堂”活动现场
“我非常认同也乐意给大学生们带来这样的文化类讲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靠新一代,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其次才是再创造,使富有时代气息。”马培培说,“其实据我前期的接触与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很喜欢这些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工科院校,特别受欢迎。我希望能通过我在‘立人大讲堂’上的这次科普,调动起更多学生的兴趣。”
“立人大讲堂”活动现场
马培培曾就职于南京云锦博物馆,现任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首席文化官。谈起这次与南邮结缘,她笑言,“还是学校几位研究生去我们那参观,我正好做讲解工作,彼此才认识的。之后,我们便与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了社会实践基地,坚持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社会观察、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有机结合。”
工科生的另一扇窗
作为一堂有着开拓视野,繁荣校园文化,给学生带来更多智慧与充实的“大课”,由南艺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立人大讲堂”,从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以来,不仅汇聚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秀教师,还邀请校外各领域知名学者和专家。通过历史与文化、道德与法律、时事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主题讲座。
“孔子云,‘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做到完善自己,然后学会帮助他人;了解自己的价值,然后尊重和理解他人。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由立德而立人,由立人而立业。”南邮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朱奎泽说。
据悉,江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和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才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岩;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华;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之清……都曾客座“立人大讲堂”。
“‘立人大讲堂’最初是为了大学思政课教育改革而实行、设立。我们把传统的课堂学分按照一定比例拆分,加入了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增加了德育的比重。”朱奎泽说,“大讲堂就是这次改革中的一个产物,几年发展下来,效果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已逐渐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从图书馆200人报告厅搬到了现在能容纳580人的青春剧场,不然不够坐。”
来自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陈明作为“立人大讲堂”的志愿者,服务每期活动的同时,也多了“旁听”的福利。“老师们说的宽度、广度、深度,都大大超出了正常‘课堂’,很有趣,这也是我们工科生天天面对的数学、物理之外的一扇窗。”
(来源:凤凰网江苏综合 编辑/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