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文化资源丰富,文脉悠远浩荡,在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2016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决定用10年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中整理出版3000册《江苏文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文化研究,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首屈一指。如今,数百名著名学者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记者连日来采访多名专家,追踪这项寻根之旅与追梦之行。
摸清文化家底,名家云集打捞历史记忆
江苏自古就有修典的传统,1500年前,梁代昭明太子组织学者在今天的南京编纂《文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文总集。1500年后的今天,江苏要举全省之力,积10年之功,推出煌煌3000册《江苏文库》,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盛事!南京图书馆方面介绍说,他们此前已用10年时间摸清了江苏古籍的“家底”,共有古籍22万部近400百万册。
要想在这400万册古籍中梳理、精选出3000册优秀古籍,难度可想而知。“江苏文脉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组织修典,江苏作为文化大省,早有修典打算,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这是因为江苏自古就是文化璀璨之地,留下的典籍最多,梳理文脉的工作量太大。”2015年初,江苏组织专家队伍到全国调研,经多次论证会后,省委省政府决定正式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该负责人同时透露,“兄弟省份主要是整理,出纸质图书,最大体量是800册左右,而江苏是整理与研究同步,纸版图书规模达3000册,其中包括三四百部研究著作,还将同步出版电子版!”
《江苏文库》共分为6编,包括《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含“江苏文化译林”)》《方志编》《史料编》《研究编》等,文献收录的地域范围限于现今江苏省所管辖的行政规划区域,时间则从历史开端至1949年9月30日。编辑出版委员会由宣传、出版、图书馆等部门组成,囊括省档案局、社科联、社科院、方志办、南京图书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及省内各大著名高校。参与工程的都是江苏文化界的著名学者,如省文史馆馆长周勋初担任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茅家琦担任委员,两人还亲自担纲文库分卷主编。此外,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程章灿、徐小跃、徐兴无、胡阿祥、贺云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庆柏、陈书录、赵生群、钟振振,扬州大学田汉云、钱宗武、周新国,省社科院樊和平、姜建、王卫星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参与其中,形成了一支具有具有很高学术水准的整理与研究队伍。
南艺志愿者在栖霞寺进行古籍整理
秉持学术标准,入选门槛既严格又多元
东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所长王华宝是“江苏文脉工程”的一名编委,他此次负责整理的是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王念孙的著作,而他正是研究两位学者的专家,此前已经出版过这方面的专著,而此次把段玉裁、王念孙纳入文脉工程,王华宝已经经历了“五关”,包括启动会、协调会、定稿会、研讨会、评审会,“历史上哪位学者哪部著作能够入选,都要经过专家队伍的层层把关、筛选,就像淘汰赛一样!”
从22万部古籍书目中选出5000种文献再从中选出200种精华……徐小跃、姜小青主编书目编,周勋初、程章灿主编文献编,莫砺锋、徐兴无主编精华编,他们像接力一样梳理着江苏源远流长的文脉。凤凰出版社总编辑姜小青告诉记者,书目编的整理有长期积累的基础。他举例说,南师大文学院教授江庆柏曾出版过《江苏艺文志》和《江苏地方文献书目》,两书重新修订整理将分别在今年底和明后年左右出版。另外,徐小跃正组织南图力量全面梳理江苏古籍书目,将于明年底编辑完成《江苏典藏志》。
“文献编”主编程章灿介绍,现存的古代江苏人著述超过10万种,最终选出5000多种善本加以影印,今年计划出版经部20册,120种左右。“精华编”主编徐兴无介绍,“精华编”目前拟定书目有200多种,如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刘向的《说苑》《战国策》,西晋葛洪的《抱朴子》,南北朝萧统的《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而《西游记》《水浒传》也被选进了“精华编”。今年底,“精华编”将编辑出版20种。
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姜建主持的《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是“研究编”的重要板块,将用传记展现100位江苏文化名人。姜建透露,目前已经有了30多个签约作者,成书10多种,明年初就可以推出6种。什么样的人才能入选?姜建说,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对民族、对江苏的文明进步所作的贡献。但这其中有争议,如王安石是江西人,可他主要的文化活动在江苏,“这样的名人我们准备暂时推后,待学界达成共识之后再考虑是否入选。”再如明末清初的钱谦益,若论学界文坛地位应入选,但他人品争议很大,所以能否收录也要慎重考虑。
金陵科技学院志愿者在武进图书馆古籍普查
体现文化自信,提炼当下江苏的精气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人民的精神家园,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江苏文脉工程”是一次寻根之旅与追梦之行,工程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梳理江苏文脉资源,保存江苏集体记忆,推动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彰显江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研究诸地域文化以及诸文化形态交流互动的规律,在全球化时代自觉、完整、体系性地保留江苏文化地方性物种,为未来的文明发展、文化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文献资源;总结江苏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在当代江苏构建打造新的“文化高地”把准脉动、探明趋势、勾画蓝图。
评选第四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
采访中,各位专家对这项文化工程都备感自豪、振奋。王华宝给记者发来了多个邮件,原来,他近10年来多次呼吁上马“江苏文献集成”、“江苏文献大典”等工程。如今,“江苏文脉工程”启动,让他激动不已,“这将有利于丰富和充实与时俱进的江苏精神的宝库,有利于凝聚民心、增强文化自豪感,同时,势必有力提升江苏文化软实力,从而对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江苏文脉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江苏大地上,吴、楚、汉、维扬、金陵等各种文化交流激荡、辉煌灿烂,文化典籍汗牛充栋,江苏文脉工程将树立充分的文化自信,提炼江苏的文化精神。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一个在江苏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工程,是江苏文化高地建设的大手笔,将为江苏文化、江苏文明的未来留下一份丰厚的资产,也会为江苏过往的历史恭恭敬敬地奉上一份足以表达现代江苏人的文化伦理和文明品位的厚重献礼。”社科院副院长、“江苏文脉工程”副总主编樊和平认为,“江苏文脉工程”所要呈现的不只是历史文化的多彩与生动,甚至也不只是唤醒地方文化的集体记忆,而是考察它们如何汇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动脉,体认在这个大动脉中,它是哪一株文化支脉,逶迤蜿蜒于何种文化山脉,进而温故知新,为现代江苏人的安身立命提供文化基地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