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苏州的文化遗产灿若繁星。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到目前为止:就有世界级6项、国家级32项,列入省级、市级名录的更是达到了280多项。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喜欢上了咱们这些珍贵文化遗产。
图片右侧的这位叫Cara,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却有个地道的中国名字:李静怡。左侧这位“杜丽娘”,叫松沼素子,来自日本。这个月12号,她俩将登上“家在苏州”2017外国人汉语风采大赛的舞台,面向苏州观众表演昆曲。眼下,排练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目前正在苏州大学学习汉语的静怡,和大部分留学生不同,她没有住校,而是选择住在了本地家庭里。
早在2013年暑假,从事幼教工作的静怡就第一次来到了苏州。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在一间美国公司工作的中国姑娘姚远。俩人一见如故,并很快成了好朋友。那一次,静怡虽然只在苏州待了短短两个月,但这里的一切都在她心里扎了根。回到美国后,她开始努力学习汉语。2016年初,静怡重回苏州,住进了姚远家。而在反复练习中,她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素子曾在日本一所高中教授世界历史。两年前,她跟随丈夫因为工作调动来到了苏州。热爱中国文化的她,不仅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国茶道、舞蹈和二胡,还唱起了京剧。当她知道昆曲是“百戏之祖”时,便萌生了学习昆曲的想法。
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表演丰富细腻。不过,要掌握其吐字发音,尤其对于外国人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他叫默罕默德·喀麦隆,是一位伊朗裔美国人,如今在苏州一所国际学校担任外教。最近一段时间,他向咱们苏州的一位功夫大师拜了师。
说起成龙的电影,喀麦隆如数家珍。他曾在韩国、日本生活多年,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韩语,成为跆拳道高手,最终他选择来到中国。
“江南船拳”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吴越春秋时期,曾经是江南地区渔民用来自我防卫、强身健体的主要武术。在狭小的船头上,拳师们既要兼顾进攻和防守,同时还要避免落入水中,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拳路。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和武术都需要极为扎实的基本功。
11月12日 “家在苏州”2017外国人汉语风采大赛将拉开帷幕,来自美国、法国、日本、尼日利亚等国的近百位友人 将同台竞技,展现苏州传统文化的风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当中国以越来越开放、自信的姿态站上世界的舞台,世界也将越来越了解中国。
(来源:苏州新闻;编辑/黄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