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 原本冷空气作为主打的11月,却被连日来的“暖洋洋”弄得有些晕眩,然而,雾霾季已经悄悄来临,面对年初制定的空气优良率达70%的目标,在最后两个月,南京该开出什么“配方”确保完成目标? 今天(11月10日)南京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大气污染管控方案进行解读。
自2015年起,每年11月前后,南京都将启动为期4个月的冬春季空气质量管控,根据管控方案,无论空气质量如何,在11月至明年2月期间,南京都将维持“一级防控”状态,管控期间,被列入空气质量重点管控名单的56家企业一律限产,其中重点石化、化工、钢铁企业限产20%以上或阶段性停产。
如果预测未来48小时AQI指数超过200,且有持续趋势,将实施二级管控。11月5号下午6点,南京就启动了今冬首次二级管控,南京是环保局大气处处长郭健告诉记者:“ 这次启动,主要是4号的时候就预测到6号开始,南京市将会处于中度污染,过去我们提前24小时预测预报,今年我们是提前48小时预报,二级管控原来是限产20%,现在是限产30%,除市政府同意的重点工地,其余全部停工,从目前来看,二级管控启动以来,污染比周边的城市轻,起到了一个削峰的作用。”
为有效传导压力和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今年南京还首次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及有关人员实施“量化问责”,管控期间,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每周进行不定期抽查,重点是污染企业和工地的停产减产停工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区,将对区政府负责人启动问责机制: “参照京津冀地区实施量化问责的机制,如果4个月期间,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检查超过3 次,就要对分管区长进行问责,如果检查6次不到位,就要对区政府主要领导实施问责,如果有9次不到位的,要对区委书记实施问责。”
今年是“气十条”收官之年,年初,南京市确定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70%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后两个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将直接影响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能否完成,南京要求各区、企业严格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完成空气质量年度管控目标。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查多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