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小白”到行业“领头”是如何练就的?

2017年11月13日 12:02:05 | 来源:江南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日前,第八届CCTV三农创业致富榜样推介活动的收官之战——“榜样到身边走进无锡”创业峰会举行。本次峰会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节目、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现场邀请来自全国及无锡本地的五位创业榜样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

  农民变身电商“大咖”年营业收入达20亿

  “我不会电脑,却在做电商”,吴锦明是农民企业家,搭建了物流企业集成化共享平台,创建了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功实现了不用土地税收落地。而在此之前,他干过瓦工、卖过建材、开过饭店,对于新技术、互联网一点也不通。

  一个不懂技术,甚至连电脑都不用的人是如何成为电商“大咖”?秘诀就在于不断学习。吴锦明的最大爱好就是读书学习,也乐于接受新思维、新事物。从接触互联网后,他也开始“赶时髦”学习新事物,50岁的时候还去上淘宝大学,不断深入新的领域。早年从事物流业,“小乱差、能级低”是当时物流业的一大特征,他利用网络平台,推出了财务、法律、保险、金融,以及对接政务窗口的一系列服务,抓住了别人看不到的商机。目前,他创办的物流企业集成化共享平台服务1000多家中小物流企业,覆盖5个省(市),带动3800多人就业致富。2014年以来营业收入实现翻番,2016年营业收入11.93亿元,2017年预计达20亿元。

  北大才子甘做“农夫”创网上销量最高的蔬菜品牌

  “回乡当一个农民,只为心中的‘生态农业梦’”,杨舒春是无锡的创业明星,经历也是十分传奇。早在学生时代,他就是一名学霸,1999年以无锡市文科第二名的高分考取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200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他放弃了让很多人羡慕的外交官工作,去马德里大学攻读市场硕士学位。期间,他从西班牙吃菜不用洗这件小事,意识到了中国食品安全令人担忧的现状,同时也从危机中看到了商机。

  2012年,杨舒春结束了欧洲的十年生活回到家乡无锡,开办了德仓农场。两年之后,就在德仓农场慢慢走上轨道的时候,杨舒春再一次领先于所有人的观念,开始用互联网来改造自己的农场,亲手创立了致力于互联网安全食材销售的“北大杨哥”品牌,并迅速成长为淘宝网上销量最高的蔬菜荤菜品牌,企业销售额达3500多万元。他的故事不仅登上了央视,被搬上了电视屏幕,他还站上了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高级峰会的讲台,向全世界介绍创业经验。

  卖苹果、卖包子、卖海参,他们都实现了人生价值

  “一样的苹果,不一样的卖法”,赵亮是甘肃礼县一名苹果经销商。在当地,有一种苹果与美国蛇果生长于同一纬度,属同一品种,叫“花牛苹果”,却因没有名气而一直卖不上价钱。2012年,赵亮开始做花牛苹果进出口生意。短短几年,他将原本没有市场的花牛苹果价格提高了三倍,将卖不上的老果价格提高了60%。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苹果产业重新复苏,他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果农的命运。

  靠着会跳舞的海参,杜树文从一个连小海都没见过的外地人,成为大连海参行业的一匹黑马。他推出的自发海参,加入热水8小时,就会泡发到原有体积的15倍。如今,他在全国开设品牌专营店50余家,零售商近千家。刘会平则靠包子闯出了一片天地,从怀揣着4000元钱来上海寻梦的21岁小伙,到现在拥有全国1800多家门店,每年销售19亿只包子、销售额超过10亿元,创业的成功让他赚到人生财富,也实现了人生价值。

  (来源:江南晚报,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