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涛正在抓捕犯罪嫌疑人。 连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供图
暮秋时节,海边城市的风,一天天密集起来。姜涛现在最怕听的,就是这风声。风一起,紧跟着就是降温,身上新添的那道伤疤便开始折磨他。
39岁的姜涛,是江苏连云港公安局海州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
在7月份的一次抓捕行动中,姜涛被歹徒捅伤,“刀伤深达4cm,差1cm伤及肾脏。”诊断书上的两个数字,足以说明当时伤势的严重。
△姜涛被毒贩捅伤
虽然几个月过去了,伤口早已平复,但每次天气变换,隐痛还会不时侵扰他。
据姜涛向记者透露,自2012年加入便衣队以来,他和20名队员已取得一定“战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800余名,仅他这个组,5名队员平均每年抓获违法嫌疑人200名。
“这几年因执行任务受了多少伤,已经不记清了。”姜涛抓捕嫌犯时,几乎都是贴身肉搏,受伤有时是避免不了的。特别是抓捕贩毒人员,难免会遇到拼命反抗的亡命徒。
在姜涛的心里,已经把伤痕当作了自己的“勋章”,这些伤痕是一段精彩警察故事在他身上的标注。
近身搏斗被捅伤,差1cm伤及肾脏
时间回溯至7月18日。当天清晨,带队作战一夜的姜涛,连续抓获五名贩毒嫌疑人。正当昏昏入睡时,却被一阵电话铃声叫醒。
“有任务。”电话那头称,在连云港海州区一民宅内,一名涉嫌贩毒的逃犯正在家中,抓捕机会稍纵即逝。
十分钟内,姜涛做完了所有准备工作:制定抓捕行动计划,召集刚入睡的弟兄赶赴现场,将涉嫌贩毒的逃犯郭某抓获。本来任务就此完成了,可当他们准备离开时,眼前的一幕让姜涛觉得不对劲。
或许是长期的经验积累,让姜涛练就了洞穿不法分子内心的本领。
姜涛无意中瞥见,一名骑电动车的男青年在郭某家附近低速行驶,见到门前有人时,对方匆匆调转车头离去。直觉告诉姜涛,这个人一定有问题。姜涛迅速骑着摩托车追赶上去,并在一座桥上将男青年截获。
亮明身份进行盘查时,对方开口就说,“大哥,放我一马好不好?”
“放你一马?我是警察,怎么可能!”
姜涛的拒绝让对方气急败坏,随即掏出一把匕首,威胁道:“这是你自己找死啊”。
在近身搏斗之后,对方迅速转身逃离,姜涛随即追了过去。十几米后,他突然感觉腰部有点酸软,用手一摸,满手是血。
“一开始以为只是划伤,等再追出去几十米后,人就软了下去。心想这下被捅了不说,人还让他跑了。”
所幸,几个小时后,躺在病床上的姜涛等来了好消息,捅伤他的犯罪嫌疑人辛某被抓获归案。
说到受伤时,姜涛有些风轻云淡,但一说到案件的时间点、细节,就像列在一张图表上,很有画面感。为此,同事和群众送了他一个称号:“城市猎人”。
△姜涛带队员在研判案情
一拳砸破车玻璃抓住窃贼,被称“铁拳便衣”
1米75的身高,黑壮的身板,圆圆的脑袋,平常的板寸,常戴一顶帽子遮住半张脸,这样一个身影穿行在巷陌,或许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身边的同事都说,姜涛天生就是干便衣警察的。其实,这并非戏谑,更多的是同事们对他能力的肯定。
△姜涛便衣侦查
因为姜涛有一项“神奇技能”:能记得几天前偶遇的一个路人,能从微小细节中发现背后不寻常之处,甚至只要看到一张照片就能在脑海中搜索到相关线索。
但是,这项技能并非一蹴而就。2000年,姜涛考入公安队伍,从“片警”干起,四年后,被抽调到当时的刑警大队重案组。2012年,转岗到便衣警察大队,一干就是6年。
“在警匪片中,便衣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镜头惊心动魄,但现实比影视剧更精彩,也更枯燥。”姜涛说。
提起枯燥,姜涛说,在便衣警察的工作中,伏击守候是基本功。常常需要一天两天,甚至长年累月的“熬”,风吹雨淋日晒已是家常便饭。
今年1月19日下午5点多,在蹲守十几个小时后,姜涛和队员们发现并确定了嫌疑人赵某的车辆行踪轨迹,赵某涉嫌盗窃连云港市区多家沿街店铺。
当赵某在一个路口停车等红绿灯时,姜涛和队员们迅速包围过去。“对方一看这阵势,立即把车窗车门上了锁,还急打转方向盘准备从侧面逃跑。”
当时,姜涛一个箭步走到该车旁边,一手亮起警官证,一手欲打开车门。考虑到嫌疑人一旦冲出包围,对行人的生命安全将会造成威胁。“我举拳就砸向车窗玻璃,后来想想,哪来那么大劲的,一下就砸出一个洞来……”
就在嫌疑人被惊呆的刹那,一只流血的手已从洞口伸进车内打开车门,迅速将赵某制服,抓捕中造成姜涛右手血管断裂伤口缝合了31针。
正是因为这一拳,也让姜涛获得了“铁拳便衣”的称号。
“可是,岁月不饶人,你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有没有想过转到其他岗位?”记者问。
“我现在还不能走。我的想法很简单,尽心尽力做好这份工作,多抓犯罪嫌疑人,多给百姓一份安宁,等将来退休了,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你曾是个很棒的警察!”姜涛说。
(来源/综合自澎湃新闻、现代快报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