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令人振奋的电商产业大项目、一间间“小而全”的电商工作室、一幕幕热火朝天的“淘金”场景……初冬的宿迁到处涌动着热潮,线上线下呈现出大干快干的动人景象。
11月30日,百余名第二期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第一书记培训班学员分为四组,实地考察了宿迁16个“支部+电商”党建富民工作示范点,进大棚、入农家、访民情,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议,第一书记们不仅亲眼见证了宿迁各地“支部+电商”党建富民的燎原之势,也亲身感受到了宿迁人敢试敢闯的激情与活力。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宿迁‘支部+电商’党建富民工作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模式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广大学员在学懂弄通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12月1日培训班的结业仪式上,中央组织部组织二局副巡视员苏金鑫评价总结道。
支部强领航,带领村民走“网路”
大红灯笼高高挂,全村老少笑哈哈。在宿豫区大兴镇集东居委会,喜庆的景象随处可见,甜蜜的产业全居共建。“从2012年,咱们居委会一对小夫妻带着喜糖盒子加工手艺回乡创业建立第一家网店起,党支部就决定发展以喜糖盒子为主的喜庆产业,截至目前,形成了‘基地生产、村民加工、网络销售、物流配送’产供销‘一条龙’的电商产业链,2016年该居委会网店数量达146家,电商交易额达1.58亿元。”在集东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高圣疆的带领下,第一书记们走街串户,探访当地村民。
“阿姨,你今年多大了?”“俺今年85了,做做手工花,赚点零花钱。”在返乡创业党员孙光亚家中,一个满头银丝、身体健康的老人正和十几名妇女一起,加工着网上订单,让学员们颇为震撼。“在家里加工喜糖盒子,一个月能挣2000块,还不耽搁带小孙子和做家务,挺好。”来到61岁的朱宝兰家,她正在娴熟地给喜糖盒子粘贴绢花。在集东居委会,不仅淘宝店主们赚得盆满钵满,还带动了8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特别是解决了一大批年龄较大、留守在家的“506070”人员的就业难题。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产业强不强,支部是领航。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确立一个主导产业、出台一套扶持政策、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一支网创队伍、成立一个行业协会、育成一条电商产业链、建立一张分类扶贫图,集东居委会党支部摸索出“八个一”工作法,走出了“支部+电商”的致富新路。
“我们村一直筹划着开网店,但苦于没有思路。这次来宿迁,收获很大,不仅思路明晰了,还学到了实用的方法。”拍一拍、记一记、聊一聊,和云南省白济讯乡永安村第一书记雷雨“动作”一样,每到一处,第一书记们都要拍下所见场景,与负责人微信“互粉”、互留名片,详细询问发展“秘诀”。
支部优服务,勇当电商“红色引擎”
群众不会干,村里有专干。2014年,沭阳县新河镇周圈村返乡创业大学生周通,在该村分管“支部+电商”工作的专职副书记胡道本悉心指导下,先后在淘宝网和京东商城创办天下花卉盆景园店铺、惜花谷旗舰店,主要经营盆景网络销售,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两个网店年营业额近百万元。“如今,我也做老师了,时常教乡邻们上网知识。”自己富了不算富,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周通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加入胡道本帮扶团队,义务担任村电商服务站辅导员,先后带领身边10余名群众走上网络创业致富路。
电商扶贫驿站,免费提供培训。走进古色古香的沭阳县新河镇山荡村电商扶贫驿站,忙碌的景象映入眼帘。这边的教室里,老师正在为村民们免费培训淘宝店经营知识,认真学,学好就干,是村民们的一致想法;那边的演播室里,店铺年销售额达50多万元的“木子的秘密花园”淘宝店店主——独臂女孩李敏正在给顾客直播养花的注意事项。李敏不懈奋斗的拼搏劲头,鼓舞着身处逆境的人们在网络中追梦。
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帮助低收入农户电商申请“电商贷”贴息贷款,构建网货基地……宿迁各地党支部不断搭建网络创业致富平台,勇当电商发展“红色引擎”。
“我们看了宿迁各地党支部所做的工作,让我们茅塞顿开。电商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就要建到哪里,服务就要跟到哪里。”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新村第一书记王江涛感慨地说。
支部抓龙头,铸就电商脱贫“利剑”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句话写入了十九大报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世人所做的宣言,更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对于从大城市的写字楼来到偏远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第一书记来说,铸就一把脱贫“利剑”,是当务之急。
对于宿迁来说,精准脱贫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小康工程。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宿迁有3个脱贫攻坚重点片区,占全省一半;18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占全省22.9%;66.29万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低收入人口,占全省23.59%,是全省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做实做好做细“支部+电商”党建富民工作是我市各地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之一。
采取“支部+电商+龙头企业+低收入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和经济薄弱村淮西村脱贫,是位于沭阳县耿圩镇淮西村的苏台花木产业示范园的发展路径和应有之义。占地2800亩,年产各类园艺花卉近2000万盆,年可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的苏台花木产业示范园,用工300余人,其中约35%是当地的低收入户,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达2.5万元/年。2016年,淮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6万元,50户低收入农户脱贫,脱贫率达60%,到今年底,淮西村脱贫率将达到90%以上。苏台花木产业示范园的发展,是宿迁推行“支部+电商”党建富民新模式,“支部”在前抓龙头、“电商”在后稳发展的有力佐证。
风帆正扬,大潮涌动。当前,全市上下稳步走在“支部+电商”党建富民的新路上,农民新增收入70%来源于电商发展,“支部+电商、引领奔小康”成为宿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来源:宿迁网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