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18种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图书集中亮相

2017年12月05日 16:52:18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 80 周年,12 月 13 日将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 月 5 日上午,"以史为鉴 警示来来" 2017 年系列图书首发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此次"以史为鉴 警示来来" 2017 年系列图书首发式上,共有 18 种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图书集中与公众见面。

  此次首发的图书共有 18 种,内容主要涉及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暴行史、国家公祭等。这些图书的体裁上不仅有学术专著,还有小说、报告文学、绘本等通俗读物;编纂出版单位既有江苏、南京的出版单位,如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等,又有北京和上海的出版社,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部分出版的图书◇

  学术专著

  《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

  首发式现场,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丛书主编张宪文介绍了丛书英文版、日文版编撰出版的情况。张宪文表示,目前南京学者掌握的南京大屠杀史料已达 70% 以上,《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丛书中文版、日文版、英文版共 6 册,精心挑选了日本、德国等国家档案馆史料图片近 200 件,并以文献原始面貌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从这些证据中做出最真实的判断,可以说是南京大屠杀最有利的证据。

  《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

  日本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主张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后一波强于一波,今天已泛滥成灾。日本不少学者为追求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至今还没有对日本虚构派的观点做全面的清理。书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程兆奇长年关注日本的相关动态,计划并已着手彻底廓清日本虚构派布下的层层迷雾,本书即为计划中的第一步成果。

  《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

  在浩如烟海的南京大屠杀资料中,幸存者的资料很特殊,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当年的惨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在首发式上表示,这些幸存者的记忆和个体生活史,是值得保存、记录的国家记忆、人类记忆。从去年开始,他们便在江东门纪念馆的支持下,组织学生趁着老人健在,记录他们被大屠杀改变的人生。"当时有一百多位幸存者,但只有 50 位左右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也是带着抢救的心态在记录。"

  绘本

  《烙印,南京 1937》

  《烙印,南京 1937》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编撰,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著名设计大师速泰熙设计。该节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共印有 97 个运用水彩颜料在纸面绘制的物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个物件的页码上,还配合印有一枚二维码,链接内容为与这个物件相关的历史资料讲述音频。读者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便可以收听有关这些物件背后的历史事实。

  《向着光亮那方》

  故事以《拉贝日记》里一篇小故事为启发,通过一棵梧桐树的视角,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个与亲人失散的南京小姑娘来到有小梧桐的洋房里,与南京一同渡过劫难的故事。全书故事绘本全彩页设计,由插画大师针对少年儿童的特点,以纯手绘、彩绘的方式讲述这段故事,让孩子能够简单易懂的了解那段历史。

  小说

  《雪中血:南京,1937》

  小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美国作家大卫 · 戴维斯创作。为什么选择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创作小说?大卫 · 戴维斯在首发式上表示,自己的爷爷是个二战老兵,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段历史。写作之前,自己进行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研究工作,力求小说人物的语言和行为都尽可能地以真实的信息为基础。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