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江苏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获批

2017年12月09日 16:44:01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2月7日,省发改委印发《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1+3”重点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全省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获批。按照规划,泰州市将推出3年行动计划,排出项目清单、通过项目化确保规划顺利“落地”,总共有140多个项目、总投资达850亿元。

  泰州市里下河地区地处全省里下河核心腹地,在该区域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可以探索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规划核心区为兴化市全域,拓展区为姜堰区的溱潼、桥头、沈高、娄庄、兴泰、淤溪、俞垛、华港等8镇,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共41个乡镇中有33个乡镇被划定为限制开发区,仅有8个乡镇为重点开发区。提出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以富民增收为根本,以生态品牌培育和全域生态田园景观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坚持生态经济化、产业绿色化,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绿色新材料、健康服务等绿色产业,加大生态涵养保护力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建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思想和制度通道,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发展新路,努力把泰州里下河地区打造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诗意栖居大公园、水韵江苏新样板。

  该规划提出,构建四大绿色富民产业链,强化一二三产融合,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强化全域旅游示范,加快构建生态旅游产业链;强化存量绿色智能转型,加快建设绿色新材料产业链;强化生态+大健康,加快建设健康服务业产业链。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进农旅结合,完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构建千亿级“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打造长三角优质品牌农产品供给基地。构建“旅游+”产业链,在全省率先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推进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辐射周边三市七镇的千亿级绿色新材料产业集群。放大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效应,大力发展生态养生、高端养老、康复护理、高端体检、健康评估等新兴业态,打造国家医疗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最为特别的是,该规划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完善生态经济体制机制,破除制约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切实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通道和制度通道,为示范区打响生态品牌、交好全面小康答卷提供根本保障。创新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对示范区实施差别化考核评价制度,逐步淡化综合性GDP评价,建立以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强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特色产业、优质农产品、产业绿色化、特色田园乡村、基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评价。对示范区内的工业园区重点考核绿色产业链构建、技改投入、循环化改造、节能减排、创新载体建设和创新要素集聚等指标。创新生态产品供给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供给奖励机制,探索建立水、大气、森林生态价值核算体系,构建生态环境资产核算框架体系。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生态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建立区域性生态技术交易平台。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发布示范区工业绿色产品目录。按照新的生态红线区域规划范围和补偿标准,逐步加大对生态红线区域的生态补偿力度。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机制,建立完善示范区生态经济跨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在泰州市级层面上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推动里下河地区生态经济跨行政区融合发展。建立健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生态经济要素市场体系。    

  (来源/交汇点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