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的一页痛史。侵华日军在南京短短数周内屠杀中国士兵和平民达30万之众。如今,80年过去了,登记在册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创作中心重磅策划五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二辑),“我苏”客户端、荔枝新闻同步播出,带你走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聆听他们讲述泣血往事,了解他们在和平年代的生活近况。
通过历史影像和真人叙述,直面历史,观照现实。“我苏”客户端、荔枝新闻独家首发纪录片编导手记。
编导手记:李道煃——一封特殊的家书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发生八十周年,无论是从时间节点还是片子的创新度上,我们都希望能有一个突破。长期以来,国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故事一直牵动着众多媒体和公众的关切之心,而关于海外幸存者的消息却鲜有报道。那么,是否有生活在海外并且仍然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摄制组找到了一则2005年的新闻报道:一位名叫李道煃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现居奥克兰。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能联系上这位老人吗?
几经周折之后,总算通过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辗转联系上李道煃。令人大感惊喜的是,85岁高龄的李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他也非常愿意和我们进行直接深入的沟通。借助微信视频通话,身在南京的我们与万里之外身处奥克兰的李老,进行了数小时“面对面”的交流。亲切、和蔼、热情、达观,李老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第一印象,你甚至很难从他祥和的面容和平静的状态中推测出,他居然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幸存者。然而,刚开口提起当年家人的受害经历,李老就差点情绪失控,一度哽咽到无法继续讲下去。
战争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是永久性的、无法磨灭的,虽然挖掘事件真相和细节对于纪录片创作来说至关重要,但重新撕开心底的伤痛,还是让人于心不忍。后来,通过李老提供的一封写给女儿的家书,我们得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80年前发生在李老家中的一切。最终我们决定前往新西兰实地采访拍摄李老。
摄制组在李道煃家中拍摄
李老不但在家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还配合我们在新西兰的室外进行了拍摄。9月的南半球,基本还处在冬季,一位85岁的老者能一次次答应我们户外拍摄的请求,着实让我们感动。
李道煃配合摄制组在户外拍摄
在李老的采访中,他两次落泪:一次是谈到南京大屠杀期间祖母被日军摔死;第二次是谈到日军的暴行在母亲心里留下阴影,后来母亲一直患有严重的后遗症。李老当年还只是一个5岁的孩子,父亲常年不在家,身边只有祖母和母亲两个长辈,对于她们这两个最亲近的人,李老情感上应该是十分依赖的,可是在当年遭遇了那样惨痛的经历后,他幼小的心灵上受到了很深的伤害,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决口不提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事情的,直到后来移居新西兰后,才以家书的形式将这段经历告诉了在北京的女儿李南。
即便身处异国他乡,李老依旧心怀祖国,后来在新西兰重大的活动上他主动站出来讲述南京大屠杀真相并且接受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在我们这次的新西兰拍摄中,李老还一并将南京大屠杀历史告诉了自己出生在新西兰的外孙,告诫后代子孙牢记历史,牢记自己的根是在中国。李老的言行举止和爱国情怀都让我们心潮澎湃、感动万分,我们深感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段历史、将老人的经历记录下来。
李道煃与外孙
南京大屠杀,不仅是中国之痛,也是世界之痛,它为人类的历史涂抹了一笔浓重的黑色。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美对于二战中亚洲战场的情况缺乏了解,对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更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作为海外华人中的一员,更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李老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的:“在国外宣传南京大屠杀比在国内还要重要。因为国内大家还可以到纪念馆去看看,教科书还有。在国外他们根本不知道,所以我觉得在国外我能起到的作用比在国内起到的作用更大。”李老想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年轻人,记住历史,并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在于时刻提醒人们,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历史无法改变,但对历史的回望与反思足以影响未来。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无疑是沉重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像李道煃这样的幸存者的发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才是对日本右翼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回击。
《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二辑)将于12月13日当天在江苏卫视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