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记者/李照)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今天(12月13日)是第4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的仪式现场再次响起了《和平宣言》。
身着白衣,声调悲痛沉静,却又充满力量。这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孩子,他们是来自南京一中的高中学生。
2014年,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了纪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罹难77周年,特选拔77名南京一中高中学生朗读《和平宣言》,从此,朗诵《和平宣言》就成为了每年国家公祭日的固定环节。
江苏省演艺集团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张路是朗诵团的指导教师,今年是他第4次参与朗诵指导。
八百多人海选,两个多月训练
今年9月中旬,南京一中高一高二两个年级800多名学生参与了海选,由于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所以最终选出了80名学生参与《和平宣言》朗诵团,10月下旬投入到集中培训。
紧张的学业没有阻碍学生的热情,据张路介绍,此次参加朗诵团的还有两名高三学生,他们已经连续两年参与朗诵。
作为朗诵专业指导教师,张路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的情绪,“他们年轻,有激情,有朝气,也有爱国心,但却没有艺术创作的技巧,又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和伤痛并没有太深入的概念。”
接下来,张路着重训练同学们的普通话正音,调整发声状态,以及基本的情感表达方法,来提高他们的朗诵技巧。
集中训练时间是在下午第四节课,同学们除了学习还要抓紧一切时间排练背词。
演出前两天,领诵学生之一谭艺文生病发烧,但她依然没有放弃,晚上挂水,白天坚持训练,终于在公祭日当天呈现了最完美的表现。
《和平宣言》朗诵让青年学生更懂历史
张路也毕业于南京一中,也是因为这个契机他成为了朗诵团指导教师。
他说当自己还是学生时,对战争的概念非常模糊,无法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朗诵《和平宣言》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让青年学生了解历史。”
原来,为了让同学们真正读懂《和平宣言》和南京大屠杀历史,朗诵团的同学们必须要做更多额外的“功课”。
他们查阅史书资料,走访抗战老兵,学校甚至还邀请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等专家为同学们开设讲座。
张路说,80年前也是冬天,也是南京,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历史。当同学们更了解历史后,对我们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朗诵团同学的心声——
南京一中高一(11)班 李天一:
作为领诵,我十分骄傲能够代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青少年发出对和平的呼吁:希望不再有战争,让全世界的人民携手共创命运共同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南京一中高一(11班)秦曜轩:
经过2个多月训练,我们终于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今天公祭仪式带来了直击人心的震撼,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那段惨痛历史的沉重与和平的重要,更让我明白了,身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肩上责任的意义——不忘国耻,圆梦中华。
南京一中高一(11)班 孙莅辰:
冷,真的很冷,80年前的那个冬天也是如此,但那时候的人们面临的,不仅是寒风,还有生命的危险。为了今天的和平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不知做出了多少努力,作为南京的青少年,我们更要将我们今天的声音化为行动的力量,为南京和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