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殇| 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

2017年12月13日 18:44:47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浩劫让整座城市陷入炼狱之中。在追溯历史时,我们寻觅到一束光,一束微弱却坚定不已的人性光芒——它来源于我们同胞守望相助、积极抗争和相互支持,也来源于20多个西方人:约翰·拉贝、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乔治·费奇、罗伯特·威尔逊、贝德士……

   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与A+E美国电视网络合作拍摄了纪录片《南京之殇》本片是国内首次用完全西方人的视角和表述方式去讲述南京大屠杀这一主题的纪录片,也是首次将南京大屠杀题材通过纪录片的方式搬上西方主流媒体屏幕,使得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能够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观众所知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遗址之上,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遗址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纪念馆内现存两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分别展示了1998年以及2006年发现的遇难同胞遗骸。参观的学生们在这里翻开历史惨痛的一页,倾听一个城市和一个民族对惨案的回忆和思考。血与泪的历史不容遗忘,铭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反思历史教训,尊重个体生命,追求共同和平。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历史系教授亚历克西斯·杜登表示,对南京市民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比纪念馆更能清楚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地方。这已经成为市民聚集的地方,他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了家庭成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其一生中反复听那些故事,这些是关于这座城市的重要记忆。

  对于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同胞有30万人这一数字,纪念馆讲解员董浩对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解释道,其来源是根据当年1947年的时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判定

  30万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它是死难者彼时的可怕经历是幸存者余生的痛苦记忆

  夏淑琴是那些个人人生因大屠杀被永久改变的真实个体的代表之一,她的经历也影响了自己的后代。夏淑琴外孙女夏媛说,每年国家公祭日的时候,自己都会带孩子们参与相关悼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历史,要让他们都知道,和平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随着大屠杀80周年的临近,如今夏淑琴一家四世同堂她感到很宽慰像所有的家庭一样,她已经把她的记忆传递给了后世。

  对于当代青年来说,铭记历史、追寻真相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大庆看来,如今战争和暴力依然时刻存在,而牢记这段历史的关键,在于“应该把南京大屠杀看成战争与人类残杀的终极结果”。如何从历史中真正汲取教训,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唯有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历史,矢志复兴。


  《南京之殇》剧情版纪录片于纽约时间12月13日上午在A+E美国电视网络下属的历史频道美国区主频道首播;北京时间12月12日晚在历史频道亚洲区主频道首播,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卫视、荔枝新闻与“我苏”客户端为您呈现精彩片段。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