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殇| 国际安全区:跨越国界、守望相助的人性关怀

2017年12月13日 20:03:4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1937年,南京大屠杀的浩劫让整座城市陷入炼狱之中。在追溯历史时,我们寻觅到一束光,一束微弱却坚定不已的人性光芒——它来源于我们同胞守望相助、积极抗争和相互支持,也来源于20多个西方人:约翰·拉贝、约翰·马吉、明妮·魏特琳、乔治·费奇、罗伯特·威尔逊、贝德士……

   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与A+E美国电视网络合作拍摄了纪录片《南京之殇》本片是国内首次用完全西方人的视角和表述方式去讲述南京大屠杀这一主题的纪录片,也是首次将南京大屠杀题材通过纪录片的方式搬上西方主流媒体屏幕,使得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能够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观众所知晓。


   

  当日军的铁蹄踏进南京,一批国际义士,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留在南京,建立起了国际安全区,竭尽所能保护了25万多中国难民,并用书信、影像等形式为这段黑暗的历史留下铮铮铁证。他们以担当、坚守与抗争,诠释了跨越国界、守望相助的人性关怀。

  一群国际友人的坚守与责任

  “日军侵占南京之后,屠杀与纵火同时进行,抢劫与破坏并举。所到之处,无论是私人住宅或是机关、商店、仓库均十室九空,即使外侨财产也未能幸免。因此,市内约三分之一的建筑被焚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解员董浩会告诉前来参观的学生。

  “而在南京沦陷之前,有数十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南京。利用其中立国国民和国际红十字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在南京建立了安全区。”

  南京安全区设立于193711月,参照了早先上海南市设立的难民区。当初设立难民区的初衷是建立一座避难所,把城里的人都聚在一起,让人们免受日军的伤害。几个留在南京的西方人提出了这一想法。这些人中有传教士,也有商人。他们多次与日军接洽,试探日军是否会承认安全区的存在。

  在日军包围南京城时,留守的外籍人士与留在南京的中国领导人举行了多次会议。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研究员玛莎·史莫莉告诉我们,中国政府当局基本将对安全区的行政职责转交给了这些留守在南京的西方人。而政府机构大部分都撤离了。

  “南京安全区可以说是中国人和西方人共同努力的成果。虽然日军没有正式承认安全区,但他们多多少少都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大庆如此评价。

  “在我看来,当时他们面临着选择。因为美国大使馆基本上是鼓励他们撤退的,但他们觉得对中国的朋友有一种责任,于是他们选择了留下。” 玛莎·史莫莉如此说道。

  最终,15名外国人组建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其中有七个是美国的传教士。成立起来的安全区占地面积不到四平方公里,却容纳了20多个难民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等校园也被纳入安全区。许多中国人也冒着生命危险选择留在南京,与国际委员会一起,运营管理这些难民营。

  1937128日,国际委员会正式宣布,向全体南京市民开放安全区,南京人民纷纷涌进这个避难所。

  国际委员会的主席是约翰·拉贝,他是一名德国商人,这也正是他被推选为主席的原因。由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议,结成了同盟。因此,委员会成员们相信,与日本人协商时,拉贝的国籍将会发挥优势。

  基督教青年会南京分会负责人乔治·费奇,时任委员会总干事,后来成为委员会的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食物、水、取暖煤炭等物资。明妮·魏特琳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代理校长",负责照顾妇女儿童。罗伯特·威尔逊医生负责医疗事务。传教士约翰·马吉则负责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的活动。

  一台揭露暴行的摄像机

  记录下夏淑琴一家惨案的约翰·马吉牧师是美国圣公会的牧师。他是大屠杀期间留守南京的20多名外国人之一, 同时也是安全区的创办人之一。

  “约翰·马吉在美国的匹兹堡长大,一战后前往日本定居。他用摄影机记录下南京大屠杀,向世界揭露了日军的暴行,他的角色不可或缺。”

  说到这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讲解员董浩指了指眼前的展柜,当年,约翰·马吉正是用展柜中的这台16mm摄影机的镜头,悄悄地记录下了日军的暴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血腥的画面就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影像,它也是留存至今唯一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动态画面。”

  据悉,马吉牧师的16mm摄影机是当时最先进的,所以当大屠杀发生时,他能够留下了关于大屠杀的最清晰的片段。 同时,他的摄影机也记录下了留守在安全区的每个人所面临的可怕威胁。

  这台记录了无数日军暴行,揭露了历史真相的摄影机是哪里来的呢?

  几年前,美国圣公会向马吉牧师寄来了这台16mm摄影机,用于记录其慈善活动。后来他所拍摄的影像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身临现场拍摄这些暴行时,马吉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被发现。一旦被发现,不仅影片会被没收,就连他本人也会因此遭到监禁,甚至丧生。

  考虑到其危险性,他拍摄的一般是事后的景象。镜头里有被刺刀刺伤的、有被烧伤的,也有受日军奸淫的幸存者。他们都在鼓楼医院接受另一个美国传教士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救治。

  看到自己拍摄的影片,马吉牧师深感震撼,他写信告知了他的妻子。“我从未想象过日本军人如此的野蛮,这是屠杀强奸的一周!我想人类历史上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发生过如此残暴的事了……他们不仅屠杀他们能找到的所有俘虏,而且大量屠杀不同年龄的平民。很多人就像在田野上被猎杀的兔子一样,城内尸横遍野。”

  影片中,马吉牧师记录下了大屠杀期间的一种常见的场景:一群男人围成一个圈,日军怀疑他们是因来不及撤退而脱下军装假装平民的中国军人。女人们跪在一旁,求日军饶了自己的丈夫。来不及撤退的士兵藏进了平民中,这成了日军进犯安全区的托辞,他们名义上是搜查敌军,实际上却借机干着奸淫掳掠的勾当。

  一把救治伤员的手术刀

  除了日军的暴行之外,马吉牧师的很多镜头都记录了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工作。是他救助了当时很多被日军砍伤的民众。

  罗伯特·威尔逊出生于南京,父母都是传教士。他回到美国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后来又上了哈佛医学院。但他始终心系中国,当上医生后,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实习。作为留在南京唯一的外科医生,威尔逊努力兼顾成千上万的伤者,处理刀伤和砍头未遂留下的伤。

  尽管如此,威尔逊医生的救治工作总是因受到日军的干扰而中断。比如,日本士兵时常从医院的一个后门闯入,放肆地在医院的走廊里跑来跑去。还时不时对护士进行强奸。全体护理人员都对此感到极大的震惊。而只有当西方人来制止日本兵,日本兵才会停手。

  其中还包括一些当时具有军人身份的伤员,比如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抵抗日军的中国军医周纪穆。周纪穆和他的两名战友逃出战场,坚持到了威尔逊所在的医院。尽管威尔逊医生知道,周纪穆等人的军人身份,他还是决定帮助他们……

  日本军人通常是用刺刀残害手无寸铁的平民,罗伯特·威尔逊是个外科医生,他用自己的手术刀救治了无数中国人民的性命。


  《南京之殇》剧情版纪录片于纽约时间12月13日上午在A+E美国电视网络下属的历史频道美国区主频道首播;北京时间12月12日晚在历史频道亚洲区主频道首播,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江苏卫视、荔枝新闻与“我苏”客户端为您呈现精彩片段。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