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我苏特评

2017年12月14日 11:10: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王石川 

  (作者王石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我苏网及其旗下“我苏”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3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公祭仪式后,会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亲属代表,他说:无论历史的美好,还是历史的灾难,都需要真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抹去灰尘,以史为鉴,走好未来的路。

  当看到纪念馆集会广场西侧灾难墙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庄严大字时,我们无法不动容;当听到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时,我们无法不悲戚。岁月不居,时节如流,80年忽焉而去,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不会随风飘散,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永远铭刻在人类史册。

  “为历史拂尘,祈和平永续”,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缅怀,也是宣示;是擦清历史之镜,还原事实真相,也是重申价值坐标,表达对和平的坚持与守望。

  追昔抚今,鉴往知来。要走好未来的路,就要在毋忘国耻中把握现在。“途穷天地窄,世乱死生微”,回顾人类史上最黑暗一页,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辜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

  而如今,从“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到“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无数网友的自发“表白”,无不抒发了最朴素的情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已经过去,金瓯有缺、民不聊生的屈辱不能再现。正如习近平主席曾强调的:“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把握好美好的今天,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要走好未来的路,就要在清醒认知中砥砺奋进。清醒认知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记住苦难而不是消费苦难,铭记历史而不是延续仇恨。另一方面,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山高水远不改使命。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过程中更需排除干扰、同心同德,向着同一个目标笃定行进。

  从“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到“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再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提醒着人们,惟有奋进,才能强大自我;惟有奋进,才能实现目标;惟有奋进,也才能更有获得感。

  要走好未来的路,还要在民族复兴中守护和平。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不会从天而降,而是需要争取和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牢记战争的惨痛教训,才有希望迎来和平。

  有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在昨天的国家公祭仪式上,平均年龄不到17岁的南京市中学生,向世界发出《和平宣言》: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参与朗诵的学生纷纷表示:“希望不再有战争,让全世界的人民携手共创命运共同体”“公祭仪式带来了直击人心的震撼,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那段惨痛历史的沉重与和平的重要”“作为南京的青少年,我们更要将我们今天的声音化为行动的力量,为南京和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这不是故作高调之谈,也不是轻描淡写的表态,而是年轻人的真实心声。这一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深知和平珍贵;这一代年轻人在爱与呵护中成长,但拥有家国情怀和雄阔视野,这些都令人无比欣慰。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历史之河奔涌不息,为抵达理想彼岸,我们正道而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今天,我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更懂得真相的分量,更领悟自强的使命,更体会到和平的魅力。以此出发,一路向前,我们坚定而从容。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