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节16日开幕 三部江苏歌剧用世界语讲述中国故事

2017年12月14日 19:40:46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拉贝日记》剧照。《拉贝日记》剧照。

  12月16日,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将在江苏大地唱响。23部参演剧目中,东道主江苏共有《拉贝日记》《鉴真东渡》《二泉》三部作品入围。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新史诗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2014年开始,已有15年没有排演过歌剧的江苏开始集群发力,每年至少推出一部原创歌剧,以出色的艺术呈现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江苏故事,赢得专家点赞,百姓叫好!

  从亚洲到欧洲,让世界聆听江苏 

《鉴真东渡》剧照。

《鉴真东渡》剧照

  三部“江苏歌剧”携手入围本届歌剧节,可以看做是我省近年来聚力歌剧创作、繁荣舞台艺术的一个精彩缩影。2014年以来,江苏连续推出《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二泉》《拉贝日记》等多部歌剧,不仅在业界好评如潮,不少剧目更走出国门,用歌声与世界对话,让世界感知江苏、感知中国。

  2015年,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斩获七项大奖的《运之河》赴欧巡演,在瑞士日内瓦演出中场休息时,杜乐蒙剧院经理柯罗德激动地握着江苏演出团队负责人的手说,“音乐很好听,演员唱得好,舞台那么棒,杜乐蒙剧院一年180多场演出,这是最有震撼力的一次!”

  欧盟KEA文化公司负责人SMITS女士看完演出表示,“第一感觉是惊讶和赞叹,不仅制作水平无与伦比,更可贵的是,它能直抵人心,很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她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当晚看完歌剧回家,第一时间就在网上查询了大运河背后的历史故事,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过程,文化不是单行道,而是一个积极的、充满互动性的双向交流,歌剧《运之河》做到了!

  同样的场景,在《鉴真东渡》赴日本巡演时再度上演。当台上的“鉴真法师”用低沉的嗓音唱出故乡的风、故乡的情,已经在日本生活十多年的观众孙茹热泪盈眶。她说当晚的演出是非常好的文化交流形式,“让更多的日本人知道鉴真是什么样的人物,在历史上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扬州人,感恩故乡能把这么好的艺术精品带到日本,让所有侨民感到骄傲、自豪。”

  从亚洲到欧洲,通过歌剧这个全世界能够接受的方式,江苏故事更好地让世界感知中国,让更多人听到来自东方的声音。

  本土故事国际表达,让世界读懂中国

《拉贝日记》剧照。

《拉贝日记》剧照

  歌剧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是舞台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世界倾听中国声音的主频道。

  2013年起,江苏原创歌剧“五年计划”正式启动,通过省内外一流资源的整合,本土人才的调配,这才有了三部剧目携手亮相第三届中国歌剧节的盛况。

  如何用“世界语”讲好江苏故事?《拉贝日记》作曲唐建平对记者说,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个历史事件,对南京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歌剧不仅体现出中国人民对于爱好和平的国际人道主义友人的感恩之心,更希望通过这种世界性的语言,再现真实的历史。在舞台呈现中,并没有一味地突出血腥和杀戮,而是用音乐去呈现那段苦难岁月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慰藉和国际友人勇敢无畏保护难民的精神。他说,这部歌剧“在记忆深处凝结的是人类共同的生命理想和爱的光辉,因为真正的人、大写的人,都愿意为文明的发展留下光明的印记。”

  在《拉贝日记》的创作过程中,国际视角和世界语言是主创团队始终秉持的原则。记者了解到,这次《拉贝日记》的剧组中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就是为了用最好的创作资源来做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唤起人们对和平、对爱的追求。

  从《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到《拉贝日记》,连续参加了四部原创歌剧的制作,让省演艺集团董事长郑泽云很感慨:“一部中国历史题材的原创歌剧,就是一段以国际视野所呈现的民族记忆。这几部作品讲述的都是发生在中国、江苏的故事,但题材又是世界性的。这样带有鲜明中国烙印的原创歌剧,对我们的文化走出去,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创排精品,不仅让一部部剧目在舞台上立得住,更为江苏培养了一批歌剧人才。江苏这些年打造的这几部歌剧,无一例外都采取了主演AB角、甚至ABC角,外请演员和本土演员交替轮演,借助外力,激活内功,江苏探索出了一条本土歌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中西融合,共奏命运交响

《二泉》剧照。

《二泉》剧照

  在业内专家看来,江苏近年来打造的这几部歌剧作品以艺术性、思想性为主导,以世界性、民族性为起点,以原创性、地域性为抓手,可谓中西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互通共融的经典范例。

  由省文化厅、无锡市共同打造的《二泉》将于明年1月5日、6日在无锡上演。此前,该剧在宁首演时,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副院长黄奇石等专家就为该剧点赞,“在民间音乐的吸收融合上花了大功夫,既与‘洋腔洋调’划清界限,又能化旧为新,呈现出独属于《二泉》的水墨江南之美。”

  对于《二泉》的创作过程,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官天涛介绍说, 坚守民族文化本体,推动歌剧艺术民族化进程,是《二泉》秉持的创作原则。该剧在坚守民族文化本体,汲取中国戏曲、民歌等传统艺术营养的同时,学习和借鉴西方歌剧在创作、演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精彩江苏”的深厚文化内涵。

  “世界性与民族性”如何交融,如何共奏命运交响?唐建平以《拉贝日记》为例说,“《拉贝日记》是一个国际题材歌剧,但音乐的深层表达,依然保留了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特别在最后,当‘光明的号角’奏响之时,民族音乐很好地融入其中,让全剧达到了最高潮。” 在该剧导演莫申斯基看来,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故事。在中西交融中,在舞台上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用一个全人类共同关心的主题,为世界呈现了一部呼唤和平的经典之作。

  (来源/交汇点 编辑/李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