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由住建部、省住建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盐城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2017盐城国际研讨会”在盐城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盐城黄海湿地已入围世界遗产地名录预备名单,目前已进入正式申报阶段。研讨会的举行,将推动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与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同时进入快车道。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盐城市委书记王荣平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说,“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深情的馈赠,更是我们地域文化的重要涵养。”
盐城拥有1.8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有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湿地面积达到77万公顷。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悠久独特的湿地文化,“仙鹤神鹿故乡”“鱼米之乡”“水绿盐城”享誉海内外。
“前两天,部分嘉宾考察了我们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这是东南亚及澳大利亚与西伯利亚苔原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在这里,既可畅享湿地之美、沐浴清新空气、感悟自然的旷达和生命的空灵,更让人感受到繁荣发展湿地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广阔空间。”
据介绍,目前盐城滨海湿地上生活着2000多种动物,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鸟类已由1983年的265种增加到现在的405种,发现“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近千只;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的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分别增加到150只、3000只左右;每年来盐城越冬的丹顶鹤超过600只,占到世界总量的21%;麋鹿种群超过4200头,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盐城滨海湿地作为国际重要湿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入围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预备名单,麋鹿保护区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典范。今年初,美国前财长鲍尔森先生来盐考察,他讲这是他第一百次来中国,但第一次看到保护得如此好、物种如此丰富的湿地,让人流连忘返。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以“黄(渤)海湿地可持续发展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为主题,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可持续发展”“滨海湿地的科学保护”“湿地生态产业与绿色发展”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充分反映社会各界对湿地重要性的共识,以及对开展湿地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人类福祉的美好期待。
在研讨会期间,揭牌成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研究院,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任名誉院长。与此同时,与会的1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共同发出《2017盐城倡议》,具体内容为:共同将黄(渤)海潮间带湿地提名为世界自然遗产;共同保护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潮间带生态系统;共同实现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沈春良 编辑/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