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国家宝藏》,讲述全国9家著名博物馆的国宝故事,其中,南京博物院三件国宝入选,分别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大型砖印壁画、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坤舆万国全图。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陈列在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内。这件国宝级文物这段时间成了“网红”,在它面前留影的游客多了很多。
南博历史馆的大报恩寺塔琉璃拱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代皇家寺院——大报恩寺的标志性建筑。在西方人心目中,大报恩寺琉璃塔尤其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习惯称大报恩寺琉璃塔为“南京瓷塔”,并长期将其列为和万里长城齐名的东方奇迹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来到南京,随团的画师尼霍夫绘制了多幅琉璃塔的写生作品,后来以铜版画的形式在欧洲出版,迅速掀起了“南京瓷塔热”。
西方人笔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这座足可以代表中国的瓷塔,在欧洲家喻户晓,以至于从没来过中国的安徒生,将其写进了童话《天国花园》之中。
1842年,随着英国舰队奥特隆尼记录下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细节:“眼前精美绝伦的景象远远超出了我最生动、最精妙的想象。瓷塔共有九层,每层比例分布都十分精巧得当,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白瓷,尽管只有外壳和墙的衬里是瓷的,但宝塔的主要结构还是白瓷……宝塔每层都开有四扇门,相隔分布在八面形的塔身上……门框是琉璃砖结构的,琉璃砖根据其呈现的图案不同……”
可以注意到,奥特隆尼所说的“琉璃砖门框”就是大报恩寺塔第二层至第九层每层八座门(四虚四实)的门框,也就是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佛教中称为“壸门”。
根据《折疑梵刹志》的记载推算,大报恩寺琉璃塔共有72座这样的琉璃拱门。
西方人笔下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上的动物组合,称为“六拏具”,这是藏传佛教中的法相装饰,顶部中央为大鹏金翅鸟、两侧向下分别为龙女、摩羯鱼、飞羊、狮子、白象组合而成,每一种形象都自有寓意。
“六拏具”常用于佛教背光和佛寺券门(拱门)之上,大鹏金翅鸟居于高处,其余五种形象分布在两侧,又称“六灵捧座”。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构件
据介绍,南京博物院所藏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是用1958年在南京中华门外明代琉璃窑遗址上(位于今雨花台区)发现的琉璃构件,并结合民间征集的构件,根据史料记载精选组合而成。
窑岗村琉璃窑遗址文保碑
今天下午,记者探访了琉璃窑遗址。
长虹路是南京市区一条很长的道路,全长达到3345米,北起建邺区的水西门大街,南至雨花台区的裕华西路。记者驱车来到位于长虹路位于雨花台区内的路段,路边有一条支路名叫“同仁堂路”,路的尽头是“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配送中心”。这条路上,还有几块路牌,写着“窑岗村”。居民介绍,同仁堂路以前就叫做窑岗村,是明代初年烧窑的地方。
窑岗村地名牌
同仁堂路地名牌
史书记载,明代初年建造大报恩寺,琉璃塔所需要的琉璃构件,都是从琉璃窑烧制的。而这个琉璃窑的遗址,就位于如今的同仁堂路,也就是窑岗村一带。
早在民国时期,张惠衣、刘敦桢等学者就推断,烧制大报恩寺琉璃塔构件的窑址在窑岗村附近。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中,南京城郊为砌筑小高炉,在窑岗村附近进行了挖掘,意外发现了大量明代皇家琉璃构件。
同仁堂路
经过专家鉴定,这些构件与大报恩寺琉璃塔有关,是烧制中的残次品和废品。专家迅速展开考古发掘,很快就在眼香庙西边地下,发现了一批造型别致的五彩琉璃瓦构件,其中部分还有层数、左右的墨书编号。
到考古快结束时,眼香庙东南大约四五十米处的两米多深地下,又发现一座用城砖砌成的、堆放琉璃构件的库房,里面的琉璃构件多得使人眼花缭乱。
史学界、考古界学者研究后指出,眼香庙一带,正是明代工部直属的“聚宝山官窑”。这个官窑负责烧制大报恩寺塔的琉璃构件。专家在这里先后采集到斗拱、额枋 、平板枋、檩子、椽子、拱门花砖、叠涩花砖、须弥座、龙纹瓦当、滴水等琉璃塔构件。
根据文献记载,当初烧制大报恩寺时,琉璃构件一共烧制了三套,一套用在塔上,另外两套就埋在琉璃窑窑址的地下。
琉璃窑遗址示意图
琉璃窑考古时的老照片
历年来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两座保存较好的琉璃官窑。都进行了异地搬迁保护,一座位于朝天宫,一座位于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记者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看到,琉璃窑的中间,是烧柴火的地方,后面是烟囱,将热量引导到台上,陶胎受热比较均匀,保证烧出来的琉璃构件质量过硬。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展示的琉璃官窑
如今,站在同仁堂路上,已经一点找不到当年炉火熊熊,烧制琉璃的景观了,但专家推测,这附近的地下可能还埋藏着数量可观的琉璃构件。
窑岗村琉璃窑地表现状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