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少年,才只看对错,不问利弊
陈凯歌新作《妖猫传》需要有颗少年心
才能想象盛唐的极致浪漫
才知道杨玉环到底有多美
《妖猫传》公映前,我在北京提前观看了这部陈凯歌的新作。
简单说,这是一部观赏性很高的电影。
印象深刻的是影片里有一段重要的场景,即唐玄宗、杨玉环于花萼相辉楼举办“极乐之宴”。
陈凯歌借剧情中的“幻术”塑造出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画面中猛兽漫步、仙鹤飞舞献瑞……可以说极富想象力。
这位自称“唐控”的导演,似乎这回找到了他挥洒的空间,再现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的时代审美。
但《妖猫传》注定会是一部争议影片。
我的几个影评人朋友还没走出影院大门,就已经把这部定位为年度国产片最佳,甚至没有之一。但也有朋友完全被陈凯歌的语意排斥在外,不得入其门。
看完电影后,我又和陈凯歌对座,聊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他一再地表示此次要坦诚地面对记者、面对公众评判,他说,“一部电影总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会以坦然之心面对这一切。”
陈凯歌拍《妖猫传》的野心或者预期,不可谓不“阔大”。
他有心在揭开这桩千古传奇事件真相时,再现泱泱大唐的社会形态、生活习俗和流行思想,以及当时各类人的形神。陈凯歌说,“我认为历朝历代中,唐朝是一个相对更健康、更年轻,更开明、开放、自由的时代。”
但陈凯歌和张艺谋、冯小刚等大导演的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
冯小刚是有一肚子的生活感受要向你倾吐——他的电影一向话密,大部分是“语言的艺术”;张艺谋则有如一个奉献型的绘画创作者,他呈现独特的影像美学,请你去参观去欣赏;而陈凯歌呢,有点复杂,他更像是一个迷宫图制造者,他希望观众能在他构建的地图里,寻找到不同的宝贝。
陈凯歌跟我回忆起小时候,他在北京长大,家旁边有一个寺庙。他经常看到,有僧人站在热闹的街边托钵化缘。不论是有人拿钱放进钵里,还是向他吐口水,他的表情都既谦虚又尊贵,一言不发。
“我就是那个托钵僧人。有了电影这样一个信仰,我忍辱、精进、不流于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他说。
这段话就像是一个在巨浪翻滚、雷音隆隆前的独白呈辞。让我想到了多年前那场《无极》的争议。
12年前,陈凯歌的电影《无极》曾因为一个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引发舆论的坍塌,网络新时代的来临让旧时代的陈凯歌们猝不及防。
12年后,回过神来的网友们却纷纷表示,“我们欠《无极》一个道歉。”
今天的陈凯歌,并不忌讳谈及。他说,“其实我不需要大家道歉。12年前电影就是那个样子,在12年间它并没有被改变,只是大家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有了一个看法的改变,但这种改变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我还要感谢大家,因为《无极》成了一个永远存在的话题。”
陈凯歌,真的放下了《无极》的“创伤”?
我觉得任何人都做不到完全“放下”。
因为心理(创痛)经历,是不能完全抹去的,它的自然影响力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这个人之后的一些行为和思维方式,虽然这已经跟那次事件毫无关系了,但从《妖猫传》里,我们可以捕捉到陈凯歌这些年来创作变化的蛛丝马迹。
首先,陈凯歌把自己更深地“隐藏”了,这使得《妖猫传》的主体表达意思显得有些“云遮雾罩”,只有透过抽丝剥茧才能最终浮现。
而这恰好营造了《妖猫传》的悬念迭起,妖猫作为“故事核”登场后,它带来了一连串的“谜题”,妖猫为什么杀人?它有什么冤情?它又是谁的灵魂附体?
这些问题引领着主角白乐天(黄轩 饰)和总是露出“谜之笑容”的空海(染谷将太 饰),一步步往下探寻答案和真相,故事线索因此层层递进引人往胜。
白乐天和空海
而伴随着妖猫这一连串“谜题”的解开,最终影片的主要矛盾定格在了这个点上——白居易写的长诗《长恨歌》里,他描绘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真挚爱情,是不是真的?世间是不是真有纯真无瑕的动人爱情?
杨玉环
至此,陈凯歌这部电影表达的文眼终于浮出水面,即它是一阙“迷恋与背叛”的凄楚悲歌。
《妖猫传》里展现核心爱情内涵的人物,始终都在“天真”和“幻术”两词之间转换。
之前被称为“天真赤子、宇宙之王”的唐玄宗,面临在马嵬驿被叛军要求处理杨玉环的时候,终露出了他才是真正的“幻术之王”的真面目。
唐玄宗
而之前表演“幻术”的白鹤少年,却在代表着唐朝自由、美好、健康形态的杨玉环巨星陨落时,展现了“天真”的少年意气。
陈凯歌说:
“其实‘少年’这个主题,在我的电影中反反复复的出现,是因为我总是对现实面对的情况,不是完全的满意。特别是对文化的流失。我们的方方面面现在都提高的很快,但最可以滋润我们自己内心和精神的东西,却一再地流失。有人问我,为什么老拍跟过去有关的影片,其实最简单的回答是,我自己特别想沉浸在我们特别有文化的那个时代。”
我记得,鲁迅先生曾评价唐代小说是“叙述宛转,文辞华艳”,我觉得这句评语,可以转借来稍事形容一下这部陈凯歌新作的风格——《妖猫传》,可以看做是“唐代粉丝”陈凯歌在今天写就的一篇“唐代传奇小说”。
文 _ 张漪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