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 我们可以放心地老去吗?南京给出官方答复

2017年12月24日 05:01:59 | 来源:金陵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8日,南京市首部《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简称白皮书)发布。截至今年10月底,南京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9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5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数。这意味着,南京市即将进入高龄化社会。

  随之而来的便是养老问题,养老也正日益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晚年如何度过,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那么,当前养老形势是怎样的呢?如何破解养老难题呢?南京给出了官方答复!

  养老现状 重点机构共有210家

  南京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针对139万老年人不同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养老需求,南京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南京老年人口地区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每平方千米在1200人以上,而鼓楼区和秦淮区老人密度甚至高达3500人以上。

  养老院入住人数:目前入住养老院的有1.7万人,94%以上为南京户籍。

  养老机构数量:统计数据显示,南京重点养老机构共有210家,其中有136家是民办民营,可以说,民营机构已占据市场主体。

  南京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未来15年老年人口增长趋势强劲,预计到2020年底前南京年均增加老年人口3万-8万,2021-2030年年均增加5万-12万。由于女性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当地60岁以上、65岁以上和80岁以上女性老人比例分别是51.1%、51.6%和56.4%,即年龄越大、女性人口比例越高。

  解决养老问题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通过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合力。

  互助养老 南京打造“时间银行”

  目前,养老服务正面临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对此,南京打造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

  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

  小编了解到,“时间银行”观念最早由美国于1980年提出,目前瑞士、荷兰、英国等均纷纷效法,全球已有超过1000个“时间银行”组织。

  据悉,未来南京的各个“时间银行”将实现通存通兑,避免“坏账”的出现,运行质量将更加优质完善。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队伍的扩充和稳定是提供有效服务最根本的问题。养老志愿者将自己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存储起来,在年迈需要别人为自己提供服务时,再用这些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以实现互助养老。据统计,目前南京“时间银行”互助志愿者已有5000多人。

  候鸟式养老 南京进入“旅居时代”

  最近南京开始了新一轮的降温,南京渐渐进入了“寒冬模式”,过去南京老人一到冬天往往缩在家中足不出户,不过现在不同了,冬天成为了南京老人“候鸟式养老”的热门季节。

  最近,南京的张女士夫妇想约朋友一起去广西巴马长寿村旅游,结果电话里朋友告诉她:“我已经在巴马住了一个多月了!”张女士的朋友不仅仅是过去旅游,而是在当地租了一个农家的房子,去年冬天就在那里住了三四个月,今年又去了。

  如果说过去“候鸟式养老”还只是一个时髦、新兴的东西,现在正在对此身体力行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往往是呼朋引伴,不再只是少数人的时髦,而成为了越来越普遍的养老方式。这中间又诞生了“异地租屋养老”的老人,养老进入了旅居时代。

  数据显示,近几年,仅海南三亚全国各地每年来此过冬的老人就超过了40万。而在炎热的夏季,风景优美的清凉之地也广受老人的青睐,比如在成都近郊的青城山等景区,每到盛夏,都会迎来成群结队前来消夏避暑的老年人。当地养生公寓负责人介绍,“候鸟族”老年人占到公寓接待人数的60%。“他们一般要住3至4个月左右。”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相关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但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这恰恰成了“候鸟式”的掘金机会。一部分身体健康、收入不错的老年人采取“跟团走”、“自由行”等方式,开始了自己多元化的老年生活。伴随着养老服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政府和商家也看到了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候鸟式养老”项目中来。

  校园养老 养老院开进校园,学生就是护理员

  由钟山学院兴办的钟山颐养园近日邀请老人进行参观、试住,据悉,养老院将于明年初正式营业。

  这家养老院位于马群附近的钟山学院内,依山而建,每栋建筑3-5层不等,高低错落,非常别致。与一般养老机构宾馆式、病房式的格局不同,该养老院内部结构和设施完全按照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设计,既有卧室、客厅、卫生间,又有厨房,设置无障碍通道,使入住老人感到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

  养老院开进校园里,学生就是护理员,这实际上是高校尝试在校园兴办养老院的特色和优势。像钟山学院养老康复照料专业的配置占所有学科1/3以上,每年近千名毕业生供不应求,就因为大学生在学业的最后一年能够上岗全方位了解老年护理,毕业时积累了丰富的照护经验。

  家庭养老 南京已有上千名老人获益

  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市,南京正在试行“居家老人护理计划”。其依托养老机构和专业医疗服务机构,设立“居家养老护理床位”,让在家养老的老人享受到与入住养老院或医院同等的专业护理服务。

  至今,这种“家庭养老院”护理形式已让上千名老人受益。

  养老补贴 按需发放

  尊老金是南京目前最普惠的补贴制度,八旬、九旬和百岁老人可享受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和300元的尊老金,去年仅此一项就发放了1.13亿元。

  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调节、高端有市场”的原则,南京还向7类特殊老人发放养老补贴。

  其中,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贴标准再次提高,每月增发45元,目前已调整至每月375元-515元,去年发放补贴达6602万元。

  低保、重残老年人全部享受政府全额补助基本医疗保险,并纳入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最高支付限额达36万元。

  困难老人享受社区助餐补贴,每餐1元-2元,去年共补贴助餐费238.8万元,发放老年人照护服务补贴973万元。

  养老护理 为吸引人才 南京发放高薪入职奖励

  据南京市民政局数据,南京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139万,养老形势十分严峻。但是相对应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一直紧缺。

  南京一家养老院负责人诉苦说,养老机构招不到人,即使招到人了也很难留住人,因为劳动强度大,很多人在观念上不接受,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工作待遇低。根据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的一项调查,南京养老护理员的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一些民办的养老机构还不到2000元,扣除保险后,拿到手的只有1000多元。由于招不到养老护理员,一些民办养老院里只好是老人照顾老人。

  为了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缺口问题,吸引更多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今年6月,南京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养老护理岗位工作人员入职奖励暂行办法》,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规定从事护理岗位满5年的,全日制本科以上毕业生奖补50000元,大专奖补40000元,中专奖补30000元;非全日制毕业生按照全日制的70%奖补。

  (来源:金陵晚报,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