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轻演员不容易,整折戏的学习只花了三天半的时间。”苏昆继字辈演员吴继静说。
“她们俩在台上演,我在台下怎么比她俩还紧张。”苏昆继字辈演员尹继梅说。
而让老师们感慨又紧张的, 是两位同样来自苏州昆剧院的演员:缪丹、胡春燕。近日, “老传新”的抢救剧目《双思凡》,在苏州昆剧院进行了影像录制,这也是《双思凡》第一次留下传承影像资料,无论对于剧目还是演员,都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天。
《思凡》是昆曲《孽海记》中一折。清初,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的《思凡》与《下山》两出戏,保存原有的唱词,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该折中主要描写小尼姑色空,年幼时多病,被父母送入仙桃庵寄活。色空不耐拜佛念经的寂寞生涯,私自逃出尼庵。
“双思凡”就是两个人的“思凡”,两位女演员要像双胞胎照镜子一样,完成完全对称的“镜面”表演。
昆曲里面,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的说法,更何况是如同两人照镜子一般的《双思凡》了。
两位青年演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传承任务,离不开台下的加倍努力。“她们很勤奋,也很珍惜这个机会。”吴继静老师说。对于首次带妆亮相,老师们表示:“完成得很好”。
台下一个戏迷,误打误撞来到剧场,看完表演。吴继静老师笑着对她说:“你今天真是有眼福了!《双思凡》都几十年没演了,今天还不是正式演出,你可是第一个看到的观众。”
的确,能在第一时间一睹传承版《双思凡》的人很幸运。在“传”字辈老艺术家朱传茗和张传芳将《双思凡》亲自教授给“继”字辈艺术家章继涓和吴继静之后,并没有更年轻的演员学习过这折戏,如今“继”字辈演员大多都将近八十高龄,已经无法将《双思凡》、再度在舞台上呈现,如果不将这折戏传承下去并留下资料,那我们大概就再也无法看到两个“小尼姑”同台的美好场景了。
其实整个排练过程很艰难,《双思凡》刚落地排练时,81岁的章继涓老师因腿脚不太方便,只能坐着教学,当天又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来到现场。
(右:章继涓)
“现代版”《思凡》表演者尹继梅老师,主动扛起教学重任,和吴继静老师一起严格把关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尽可能将最终的呈现,还原出最经典的版本。
与一个月前头一次排练相比,缪丹和胡春燕的表现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四十多分钟的表演,身段与手中拂尘相结合,唱段和双人的“对称性”又不能落下,要求极高。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如今的“整齐划一”,两人的磨合和进步让表演的呈现很圆满。
就昆曲而言,“传承”尤为重要。前辈们精力越来越少,但他们为了将戏流传下去,又再次出现在排练厅里,一遍遍示范,一遍遍纠正。
“没有字幕,能听得懂吗?”表演结束之后,吴继静老师问我。就算嘴上不说,但如何传承、如何让年轻人愿意走近昆曲,这些问题也一直揪着吴老师的心。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前辈在教学,还有很多优秀的青年演员在学习,好戏代代相传,相信观众群,自然也会有所传承。
《双思凡》经历了大断层,如今经历“抢救”,又迎来了好时光。希望更多剧目能像《双思凡》一样重获新生,让经典不断,传承不断。
(来源:看苏州 编辑/李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