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即将跨入新年,每到这时,大家都会在家备些糕点,吃上两口,寓意年年高。老苏州们对糕点的讲究,可远不止这些,做法吃法,都有讲究。
除了难得买一点解解馋,苏州人的糕点,大都在规定的时令季节,或者重要的时间节点,才会隆重登场。记者在糕点店看到,陈师傅手上拿着的,就是为乔迁的客户定制的糕点。做了四十多年,老陈肚子里装满了苏州糕点的讲究,做寿用的寿糕,出嫁用的蜜糕,二月吃的撑腰糕,清明吃的青团,老规矩历久不变,可手上的糕越做越精。
老陈告诉记者,做松糕必须得用粗粉,正是为了保证它的松软,另外黄松糕之所以有颜色是加了一种辅料。加入红糖,和粉揉匀,然后筛子筛一遍,再倒入老木桶隔水蒸,和不锈钢不同,这种杉木桶会进一步增加糕点的香味。进入九十年后,大家的都条件好,嘴巴刁,老苏州糕点更是越来越丰富。
其实,糕点出现之初,极具实用性,传说冲苏州的年糕,就是伍子胥用糯米做成城砖形状,埋在相门城下的而储备粮,最终果然在战乱时候救了苏州百姓。这样的实用性,至今留有痕迹,二月初二的撑腰糕,就能算的上是老苏州的最早的方便食品,制作简单,容易携带,下地干活抗得住饿,被形象的称作撑腰糕。在糕点花样繁多的今天,老苏州时不时还会怀念起,阳春白雪的老式糕点,在东山陆巷古村一条幽静的小巷子里,不少吃客慕名而来,只为尝一尝这种雪白如玉的方糕。
一块小小的方糕,体现了苏州糕点手艺人的匠心精神,老金夫妇坚守着这份古老的法则。这边白玉方糕迎来了新一波顾客,那边老陈的传统黄松糕也喷香出桶。对于糕点的喜爱,苏州人绝不仅仅是果腹,也是去找“和小时候一样的味道”,更有那些隐藏其间的情怀叫人偏偏放不下。
(来源:名城苏州网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