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名技师忙了近6年 巨幅《姑苏繁华图》有望与市民见面

2018年01月15日 18:15:20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今天(1月15日),苏州高新区举行巨幅缂丝长卷《姑苏繁华图》收藏仪式。经过装裱等保护处理后,这幅长1760厘米、宽48厘米,由18名缂丝织造技师历时近6年才完成的缂丝长卷《姑苏繁华图》有望与市民见面。

引力播

引力播

  缂丝以较细的生蚕丝为经线、较粗的彩色熟蚕丝为纬线,用缂机织成。缂丝织物采用了“通经断纬”的织造方法,织造过程极其细致,织造过程中不允许任何修改,存世精品极为稀少,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织物厚度大,不容易坏,又被誉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

引力播

引力播

  缂丝长卷《姑苏繁华图》是以清代苏州吴县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姑苏繁华图》为图样,由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缂丝民间艺术家陆美英带领团队历时近6年才完成,精致的表现出原作中近万个人物和景致。“年轻女子的服饰用红、蓝两色线表现,农夫用土灰色,官吏用紫色,商户则是棕色,通过他们的服饰和一举一动,直接可以看出画中人物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陆美英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由于画卷过长,传统缂机无法进行织造,为此,陆美英请来东渚缂机织造老师傅,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制作出一台长19米的缂机,并专门购置了厂房以适应新造缂机长度。由于经轴达19米,缂丝织造技师上经面时,几天即可完成的工序,足足做了2个多月。而在丝线粗细控制上,时常需要将一根16丝的丝线匹成十六根,以求精细地表现原作中人物的表情、服饰、着装、行为等,深刻还原200年前苏州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

引力播

  近年来,随着高新区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以及对区域特色传统工艺和文化艺术资源的深入挖掘,区域内工艺美术领域的能工巧匠和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目前,该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16项,其中国家级一项苏绣技艺,市级项目三项,缂丝织造技艺、草席编织、传统中医膏方制作、非遗传承人51个,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人。去年高新区还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展览、非遗体验等活动2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

  今后,高新区将通过加强传统手工艺精品展示,传播传统文化,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充实新时代高新区崭新文化品牌内涵。

  (来源:引力播 编辑/马腾达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