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芳:江苏发展大会模式值得全国借鉴 增强华人华侨归属感

2018年03月04日 18:03:3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2018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13亿人民的嘱托亮相。其中有51名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嘉宾,也同赴盛会、共襄盛举。他们都是海内外江苏籍或在江苏学习、工作过的各领域知名人士。去年春天,他们在古都金陵共议江苏发展;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新春,他们再次聚首北京,凝智聚力、共议国是。

  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把脉美丽中国生命线

  第一次在现场听完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说不激动是假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过去5年,成绩斐然,改革发展的成就实属来之不易,我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今年政府还会继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听到这段时,我尤其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打好决胜小康三大攻坚战,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这些都说明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了!我的干劲也更足了!

沈仁芳正在着手一个酸性土壤973项目的研究,图为他在参加野外调研,蓝色衣服者为沈仁芳。

  结合我30多年研究土壤的经历,我想建议尽快推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前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分别是在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前后,现在很多规划都是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但当时普查分析的项目不够,只关注土壤养分方面的指标,要适应现在的应用还不够。再加上这个数据是40年前的,比较陈旧,当时也没有GPS定位,都是描述在哪个村,你现在去找那个点恐怕很难。

  近些年,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环保部都曾开展过较大规模的土壤资源调查,但调查都各有偏重,标准也不一样,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壤质量数据。我建议由国务院牵头,综合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的力量,成立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发动各个省的力量,运用遥感技术等来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来北京后,沈仁芳在人大代表驻地准备带上会的建议。

  土壤普查后要编制土壤数字化地图,开发多尺度、多源土壤信息大数据的集成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国家和区域土壤档案、质量监测平台与预警体系,建设多位一体的土壤信息服务网络,开展国家土壤功能分区工作。万物土中生,土壤是生命的摇篮。保护好土壤,才能守住绿水青山、筑起金山银山。

  江苏发展大会模式值得推广  发挥华人华侨在“中国走出去”中的作用

  虽然我是浙江人,但我待在江苏的时间已经超过其他任何地方了,对江苏很有感情。作为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的嘉宾,我觉得大会这种搭建平台联络感情、共谋江苏对外交流发展的形式特别好,值得全国借鉴。

2017年5月20日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立足江苏人文资源优势,搭建起一个联络感情、对话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深化江苏对外合作交流。

  所以我今年还想在会上建议发挥海外华侨华人作用,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时提到,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为他们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创造更好条件”

  这些海外华人华侨大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法律法规比较了解,整合海外侨情信息资源、构建“走出去”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发挥好他们在中国“走出去”,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上的作用,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沈仁芳(左一)在捷克科学院植物所参观考察,与Miroslav Vosátka所长进行交流。

  江苏在全国属于比较发达的地方,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注重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环保、生态,这是对子孙后代都有益的事情。目前国家已经把环保提到很高的高度,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更要率先做好。希望我们江苏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能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我们既有这样的基础,也有这样的信心,希望江苏能够越来越好!

  人物背景:

  沈仁芳,浙江萧山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他1989年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英国洛桑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至1998年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任副研究员,之后前往日本深造;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7年5月, 在致公党江苏省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沈仁芳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