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闻名世界的工艺美术之都,
这里活跃着千千万万的手工艺人,
他们承接着过去几代人的精巧技艺,
将美的物件呈现于世人。
然而,
传统手工艺
也在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困境,
匠人老去,技法陈旧,市场闭塞等问题突出……
2009年,
来自苏州的两门古老的丝绸技艺
“缂丝”与“宋锦”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是传统的技艺该如何走向未来呢?
两个苏州企业家分别给出了答案!
一个是缂丝女神“谢晴容”,
她说↓
“这个创新举动,会影响整个行业。”
一个是宋锦男神“吴建华”
他说↓
“你放着陈列,就是保管。
把它应用好了,就是保护了。”
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
1
谢晴容
一个漂亮的80后 “艺二代”,
现任苏州仁和织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10年前接手父母创建的这个公司,
缂丝是最主要经营的产品。
缂丝
一门历史悠久的桑蚕丝织造技术
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名
西汉
从古埃及传入中国。
宋代
缂丝织造技术达到高峰,
之后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
与常见的刺绣技法不同,
缂丝是一种平纹织物,
仅凭梭子和拨子
就可以自由地织出任意图案,
如同作画一般。
到目前为止,
缂丝是唯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织造工艺。
陷入困境
与宋锦一样,
这门手艺也面临着
传人老去技艺凋敝的离伤。
谢晴容大学毕业后,
原本在一家外企工作,
并不情愿接手家族这一份夕阳产业。
20年前,
做缂丝还是一门不错的营生,
谢晴容的母亲曹美姐
经历过那个辉煌的时代,
依靠在缂丝领域的钻研,
她也曾经风光无限。
但是好景不长,
这门手艺日渐式微,
也开始面临着传人老去技艺凋敝的困境。
开辟出路
当年辉煌的三个厂房,
上百号工人,
现在缩减到五六个,
大批木机也被拆卸了堆放在仓库里。
谢晴容看到,
母亲依旧延续了老派的做法,
定期邀请客户到公司开宣讲会,
然后兜售老旧的艺术形式,
她和母亲观念有了分歧,
一次门可罗雀的拍卖会后,
谢晴容决心开辟缂丝在新时期的出路。
焕发生机
一位热爱缂丝的画家让她心中有了主意,
她尝试让画家和织工进行合作,
将织和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糅合于缂丝之上,
然后设计针对大众消费品市场的
手包、茶人服、扇子等日常用品,
经过三个月的试水、生产、纠错,
一个系列的缂丝新品跃然于世,
令人眼前一亮!
新瓶装旧酒,
让缂丝重新焕发生机,
这个小小的尝试,
也为行业带来了久违的新鲜空气。
古树新花
织画新品发布后,
仁和织绣的订单持续增加。
古树开出新花,
缂丝的商业价值越来越有释放力。
正如谢晴容所说:
“生活的转变,
就是你在丢掉一些的同时,
你也会获得一些,
我觉得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曲线,
可能我在年少的时候拥有很多,
中间丢掉一些,
但是我到了中年,
我又收获了很多人生的阅历,
人生的一些丰富的东西。”
2
吴建华
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4年11月,
在北京水立方举行的APEC晚宴上,
参加会议的领导人携带夫人,
统一亮相一起拍摄“全家福”。
他们穿的宋锦“新中装”面料,
便是出自吴建华之手。
2017年春节后,
吴建华又接到了中国外交部礼宾司
发来的一个重要订单,
给国家领导人定制出访国礼,
订单内容是采用宋锦工艺
做一款手包、胸针和围巾。
宋锦
宋锦织造,
是一项古老的丝织技艺,
形成于北宋时期,
南宋迁都杭州后,
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
和书画装裱的需要,
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
宋锦得以飞速发展,
苏州也成为了这项技艺的主产地,
故又称"苏州宋锦"。
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
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但是近代以来,
战争频繁,民生凋敝,
宋锦一度奄奄一息,
新中国成立后,
全国只剩下12台织机。
成功改造
过低的生产效率,
成为阻碍宋锦发展的一大难题。
吴建华将眼光放在了
一墙之隔的现代化车间内。
2012年,
吴建华带领技术骨干
在每台价值100万元的进口设备上动手改造。
经过四个月的努力,
能够按照宋锦织造标准进行生产的数码剑杆织机,
在这个车间里成功改造出炉。
比起手工生产,
数码的现代化机器让生产效率提高了100倍,
吴建华迅速扩展了宋锦的应用范畴。
亮相国际
2017年夏天,
鼎盛丝绸车间轰鸣声不断,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馆礼品在此诞生了。
随后,
厦门金砖五国会议、特朗普访华国礼
在保密状态中陆续顺利完工。
在收获官方赞誉的同时,
吴建华再次接受时尚舞台的检验,
11月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为世界讲述宋锦的故事。
这一次展示宋锦的气度范式,
远远超越了以往。
到2018年元旦过后,
鼎盛丝绸依然是唯一能在
数码大提花剑杆机上
生产宋锦的公司。
吴建华说:
“让文化变得更时尚,
让时尚变得有文化,
这个里面的理念整个宗旨是不变的,
最好出来的东西,
是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
吴建华和谢晴容,
在中国丝绸这片华丽又板结的
古老土地上精耕细作,
他们承接历史的衣钵,
小心翼翼地寻找着
新时代苏州织造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