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带着13亿人民的嘱托亮相。其中有51名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嘉宾,也同赴盛会、共襄盛举。他们都是海内外江苏籍或在江苏学习、工作过的各领域知名人士。去年春天,他们在古都金陵共议江苏发展;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新春,他们再次聚首北京,凝智聚力、共议国是。
拓宽体育选材入口 完善运动员保障出口
在江苏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22岁的张常宁是年纪最小的一位。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张常宁感受很深,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她记录得也特别认真。
张常宁表示,国家非常关注全民运动,自己身为运动员感到非常高兴。“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只是运动员这个群体的冰山一角。”张常宁说,大家以为所有的运动员都像职业足球、职业篮球运动员那样收入丰厚,实际上,绝大多数运动员一年收入只有五六万元。并且,还面临着退役后的二次就业难问题。
张常宁接受媒体采访。
虽然国家对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保障越来越好,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运动员来说,还不够完善。以进入体育教师行业为例,需要硕士、博士的高门槛。但是大多数运动员12岁就进了这个特殊的行业,从事艰苦单调的日常训练,放弃了完整接受学校文化教育的机会,很难去参与这样的竞争。
张常宁在住地准备上会建议。
张常宁准备的一份建议,谈的就是运动员的“入口”与“出口”问题。
入口,即对运动员的选才。针对目前职业体校单一培养机制,她建议,更多地探索体教结合、社会选才。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应加强体育教育的占比,既增强孩子们的体质,又能扩大运动员选才的“资源库”。
出口问题,即运动员退役转型问题。“可不可以有更多基金,比如专项基金、助学金、奖学金或者创业基金,包括增加一些运动保险,保障运动员的利益?”张常宁认为,运动员的退役转型再就业,应该优先考虑本行业内,比如体育顾问、体育教育、技术指导等。针对不少运动员退役时面临教育短板的问题,她建议,拓宽退役优秀运动员的高校再教育选择,提供预科班等过渡支持手段。
传播好新时代女排精神 祝愿家乡江苏越来越好
张常宁介绍,在中国女排队员中,她和朱婷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所以这次参会她们也肩负着传播好新时代女排精神的重任。
张常宁与女排队友在赛场上。
张常宁说,从80年代初开始,女排精神不仅是运动员中的一种精神,更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大家奋发向上,遇到困难时不惧困难,勇于面对困难。女排会去学习这种精神,学习老前辈的精神,然后也会发扬年轻人的新精神,比如现在更加地阳光,更加地向上,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采访的最后,张常宁希望家乡江苏能够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作为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的嘉宾,张常宁很期待再参加这样的大会,为家乡建设发展助力,在体育方面为江苏带来更好的成绩。同时,她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运动员这个行业,多多支持中国体育事业。
人物背景:
张常宁,1995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运动员,司职主攻。张常宁生在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哥哥张晨均是中国男排主力队员。
张常宁儿时与父母在一起
2009年,张常宁因出色的身体条件、扎实的基本功底,直接进入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2013年底,张常宁决意改项参加室内排球,后代表江苏女排参加后期的排球联赛,在攻守两端都表现出巨大的潜力。2014年3月23日张常宁入选国家女排,一年内实现“三级跳”,被誉为令人惊喜的“黑马”,2015年先随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2016年又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惠若琪、张常宁里约夺冠后回到家乡南京,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张常宁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位不满20岁就作为主力队员拿到世界冠军的主攻手。2017年4月6日,中国排协公示了2016-2017排球联赛总成绩与各项最佳得主,江苏女排成为最大赢家,狂揽8项大奖。其中张常宁势头凶猛,独得MVP和最佳发球;2017年9月9日,中国女排姑娘以五场全胜的成绩,时隔16年再夺国际女排大冠军杯冠军。
2018年1月30日,张常宁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王尧、李泽灏 常州手机台 现代快报 设计/秦宏图 编辑/桂丹 孟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