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 古韵今风】传承发展 打造运河文化新名片

2018年03月30日 18:39:5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开栏语中国大运河曾以其贯通南北的强大运输能力,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变革、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发展。如今,全长690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仍然是全线通航里程最长、货流密度最大、运输效益最好的黄金水道,在江苏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3月28日起,江苏广电总台推出系列报道:《千年运河 古韵今风》。


传承发展 打造运河文化新名片

  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中国大运河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和动人传说,“一条河尽显江苏文化之美”。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运河沿岸城市璀璨的历史文化,正在创新中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

  入夜,淮安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然而,寒冷丝毫没有减退游客们的兴致。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淮安计划投资260亿元建设15.6公里长的里运河文化长廊。

  文史专家荀德麟说,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当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运河是一条文化长河。当下,我们要重振大运河的文化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唤起我们民族的美好记忆。

  如今,江苏许多运河沿岸城市都把古运河打造成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旅游景观走廊,“串珠成链,由线及面”,铸造“千年运河”国际旅游品牌,越来越多的游客把这条古老而年轻的河流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无锡市借助运河沿线不同历史阶段的遗存,打造出“旅游+工业”的全新经济模式:运河边的北仓门曾是江南规模最大的蚕丝仓库,有着百年历史。2005年,留学归来的郑皓华兄妹借鉴法国塞纳河左岸艺术集聚区等模式,把这里改造成无锡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无锡市北仓门文化创意产业园总经理 郑皓华说,很幸运的是,最精彩的七公里运河城区段就在我们旁边。这种文化旅游的场景滋养了在附近工作的人,他们在这里也找到了很多的创作灵感。

  丝绸、纺织、茶叶等传统产业在今天的运河沿线得以转型升级,一系列新兴产业也沿河而生,昔日船舶码头,华丽变身为“文化码头”。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江苏还引导民间组织参与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作为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的扬州,成立了国际性民间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以主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为重点,争取逐步升级为有着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影响的高端论坛,发出江苏乃至中国文化的强音。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组织秘书长邓清说,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来讲述大运河的故事,讲述扬州、江苏乃至中国的故事。

  2500多年的历史变迁,大运河赋予两岸城市和人民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运河遗产,还带来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创新的思维和精神。在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中,江苏段沿线城市正在被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最繁华、最精彩、最美丽的“名片”。(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丛容 李晓光 淮安台 扬州台)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