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老人给120打去13000个电话!孤独病该如何化解?

2018年03月30日 22:17:55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半年来,一个以“181”打头的手机号码,拨打了13000多次120,没有一次是真的需要急救,只是为了找人闲聊。记者调查发现,如此密集的电话骚扰,是一位独居老人为排解孤独而做出的极端行为。

  上万个骚扰电话来自同一人

  前天上午8点52分,苏州市急救中心120平台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181”,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181”给120平台拨打的第13103个电话。近半年来,120平台每一位接线员都接过“181”的来电。

  120平台对每一个来电都有录音存档。“181”第一次来电是在去年10月8日下午。录音显示,来电的是女性,接线员问她住址时,她显得有些慌张,自称是孙女拨错了,便匆匆挂断。

引力播

  去年10月那一个月,“181”给120拨打了3个电话。不过,这只是个开始。之后,电话越来越多,连春节都不歇,最夸张的是今年3月27日那天,24个小时内“181”呼入216次。而同一时间段,120的呼入总量不过是876个。也就是说,仅仅这个“181”,便占用了当天近四分之一的呼入量。

  谁骚扰120,这么不管不顾,夸张过分?120接线员说,虽然对方拨打了13000多个电话,但提供的有效信息极少。拼凑那些零碎的信息猜测,“181”是位70岁左右的老人。

  无奈,120平台将“181”备注为“骚扰呼入”,可平台又不敢将它真正屏蔽。“万一什么时候,她真有急救的需要呢?”于是,一次次地面对骚扰,接线员仍会一次次按照规范询问对方的住址、需求等。

  与此同时,120向警方报了案。

  是孤独让她变得那么极端

  120想认识这位“熟悉而又陌生”的老人,记者也想一探究竟。

  电话沟通近半个小时后,“181”终于向记者说出了她的住址。前天,在吴中区横泾街道的一处村庄里,记者找到了“181”,她是年近七旬的黄四妹(化名)。

  黄四妹的家是一幢两层小楼,有前院,还有后院。记者推门,院门没锁,门后的院子很杂很乱。黄四妹就躺在院中的一张躺椅上,双腿搁在条凳上。见有人来,她一下子坐了起来,迎上来,格外热情地要请记者进屋坐坐。

  记者还没坐下,黄四妹就说开了。她说,她早年是做生意的,8年前腿受伤了,动过手术,走动不是很方便。话没说完,她卷起裤管,给记者看她的小腿上的伤口。黄四妹说,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她在家休养,很少外出了。前几年,虽然子女都在外忙碌,但至少她还有老伴陪她说说话。约5年前,她老伴去世后,她彻底过起了独居生活。

  院子很大,她很孤单。黄四妹生活能自理,白天除了买菜、做饭,其余时间她都是一个人坐在院子内,村里的人都在忙,找不到人“说话”。到了晚上,邻居们各自关门休息,她就更没人说话了。她说,她有手机,起初胡乱拨个号码找人聊天,被骂过;后来她就拨打120,因为“只有他们会接,还会对我说话”。

  120平台记录显示:黄四妹的来电,最频繁时,一天24小时几乎没有一个小时的停顿;最密集时,不到半分钟就会拨打一次。

  黄四妹说,她知道120是什么电话,不能乱打,但她只想找人说说话,实在忍不住。记者再三劝导她,不要再影响120的工作了。她答应了,却又连连追问:还有没有别的电话可以打?“只要有人和我说说话”。

  村里一位老人说,黄四妹早年还愿意与村里人说说话,最近几年几乎不跟邻居说话了。白天极少出门,晚上有时会一个人出门转悠。她子女有时候也会回家看看她,但她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人,做事、待人都变得有些极端了。

  最需要的还是有人说说话

  像黄四妹这样的独居老人其实不在少数。

  古城区内的背街小巷,全开放式的老宅大院……姑苏区道前社区被认为是独居老人较为集中的“典型”社区。根据前期排摸,社区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已占30%,其中独居老人有80多人,而且近些年越来越多。

  道前社区书记陈戈说:“老城区,房子老了,设施差一点,年轻人都爱往新城区搬,老人们留下来的,就多些。”

  陈戈将独居老人的需求分为四大类:生活能力减退对就餐的需求,行动不便对便民服务的需求,身体因素对急救的需求,还有就是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其实,现在的老人大多不愁吃穿,精神上的需要最迫切,也最难满足。”现在,道前社区的志愿者与老人结成了对。有子女的,督促子女照顾好老人;没有子女的,定期上门陪他们说说话,有机会带他们出门走一走。

  苏城很多社区设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陈戈发现,仍有老年人因性格或者身体的原因,不愿意去,宁可自己待在家里。对此,道前社区提出的方案是搭建“一键通”平台。陈戈介绍说,一键通”的初步设计是“个“盒子”,“盒子”上的四个按键对应用餐、便民服务、呼救以及取消四项功能。老人在家一按键,社区能立即看到,联系对应的志愿者去为老人服务。

  不过,“一键通”上还缺少一个在心理慰藉方面的键。陈戈说,以后会根据老人的需要和社区的能力,不断添加内容。

  面对“孤独病”专家很谨慎

  “还有没有别的电话可以打?”黄四妹最后问的那个问题,一直在记者的耳边响起。

  面向老年人开放的免费心理咨询、倾诉热线,多年前,苏城就有机构设立过。不过,记者昨天拨打时,这些热线有的成了空号,有的变成了传真号码,没人接听了。据说,这些热线的关闭,大多因资金、人员的因素。不过,对于为老年人开通倾诉热线这种方式,心理咨询师们看法不一。

  一位苏城长期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心理专家认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需求因人而异,有人不希望被打扰,有人要有群体活动,有人需要找人说话。”因而,对老年孤独的干预,也是因人而异,切忌想当然过度介入。

  他认为,关爱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年人,第一责任在家庭。家庭提供的亲情是第一位的,也是无法被取代的。不能陪伴时打电话说些“午饭吃了什么”“身体怎么样”“看什么电视”等看似没用的“废话”、家常话,实际上对独居老人来说很重要。

  本市一位教育学者认为,适应孤独,是当代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关爱独居老人,需要爱心,更需理性;需要掌握方式、方法,更需要具备运用这种方式、方法的智慧。所以,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对老人的心理问题干预要有判断的能力,变无条件帮助为有条件、有界限的关爱,这才能引导老年人增强自我面对孤独的能力,也让老龄事业步入可持续的良性轨道。

  (来源:姑苏晚报,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