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向扬中高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颁发供电类电力业务许可证。
这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后,江苏颁发的第一张供电业务许可证,标志着我省增量配售电业务改革试点迈出实质性一步,在全省电力体交汇点制改革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这张许可证意义重大,实现了三个“第一”——江苏颁发的首张增量配售电业务许可证、国家电网公司获得的首张增量配售电业务许可证、我省首家从事增量配电业务的混合所有制配售电公司正式运营。
推进增量配售电业务改革,旨在丰富配电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竞争性,提升电网运营效率。我省是全国配售电改革试点省份,增量配售电业务改革已纳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正在有序推进。
以小博大,兼具电改混改双重属性
两年前,全国确定105个增量配售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我省5个项目入围。去年11月,由国家电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大航控股集团、协鑫集团旗下智慧能源联合组建的扬中高新区配售电公司正式成立。
“增量配售电兼具电改和混改双重属性,既是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电网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主持工作的副专员宋宏坤介绍,增量改革的独特之处在于在不调整存量电力市场格局的同时,放开增量配网投资主体、供区范围,倒逼存量电力市场改革,实现以小博大。
扬中高新区配售电公司由三方共同投资,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控股、占股51%,大航控股集团和协鑫集团旗下智慧能源分别占股39%、10%。其中,前两家分别为央企和地方国企,协鑫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参与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试点范围最广的民营能源企业。“协鑫在发电侧已积累丰富经验,此次参与组建配售电公司,拓宽了业务领域,加快打造发、输、配、售全环节业务链。”协鑫智慧能源副总裁牛曙斌透露。
按照试点方案,扬中高新区配售电公司拥有高新区待开发的2.8平方公里区域的配售电业务运营权,提供区域内配电、供电及保底服务,开展综合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以及市场化购售电等业务。
增添动能,清洁能源助力为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省先进制造业项目均集中在各类产业园区和功能板块,首轮开展配售电业务改革试点的5个项目均在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这也是国家层面放开增量配电网的主要领域。
按照规划,2020年前,扬中高新区配售电公司将投资近3000余万元建设服务区域的配电网,完善电网架构,提升供电品质。“放开园区增量配售电投资业务,有利于打破电网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激发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拓宽电网投资来源。”该公司总经理陈成介绍。
分布式能源技术和能源互联网平台是构成增量配电业务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要素,一方面通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就近消纳,提升设备整体利用率,降低企业运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的灵活搭配,增强配电网和用户之间的友好互动,提高能源生产和消费效能。扬中是国家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配售电公司率先落地运营,将为全国清洁能源有效消纳探索新机制、积累经验。
按照扬中绿色能源岛建设方案,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力争2030年实现全岛“去煤化”。“未来,将形成‘五高’新型智慧能源网络。”牛曙斌介绍,即系统效率高、供能安全性高、资源配置灵活性高、新能源消纳比例高、源网荷交互性高。
在能源供给侧,协鑫集团旗下拥有150余家清洁能源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55%。而在协鑫智慧能源,这一比例高达80%。“非常看好增量配电网投资价值。”牛曙斌坦言,拥有增量配电网,搭建起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新平台,可以进一步研制适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配电网技术、产品和系统,推动智能电网产业迈向更高端。
开放姿态,优化审批为改革清障护航
此轮电改的核心是“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分别是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社会资本参与配售电业务、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强化政府监管、电力统筹规划、电力安全运行。
目前,我省输配电价已经核定,发电计划逐年放开,交易机构已成立,售电市场充分竞争,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由点及面、整体推进。按照“符合一个、审核一个”的原则,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将进一步优化增量配售电业务许可证申请、审核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让配售电企业依法合规开展业务。
“除了增量配电网,还将向存量配售电企业以及非电网控股企业发证。”宋宏坤介绍,推进配售电改革,江苏坚持开放姿态,希望各类能源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丰富市场主体,拓展配售电改革范围,创造更多成熟案例,打造更高质量的电网服务。
随着配售电主体增多,将有利于引导电网成本透明化与投资决策科学化,通过合理的收益回报,提升配网产业价值。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期待更多企业参与配售电业务,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综合能源管理服务,推动江苏能源变革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交汇点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