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畔,淮河北岸,五月的麦苗迎风抽穗。顺着麦地往北望,会看见一间仅有10平方米的小瓦屋。走进屋,瘫痪在床的叶海涛正拿着小学语文课本,给孩子们讲述物理学家霍金的故事。
6斤重的黑板,叶海涛一举就是一整天,一天下来头发、睫毛、胸前满是厚厚的粉笔灰。为了保证辅导效率,叶海涛强迫自己少喝水少排便,口太干就用水湿润一下,一天下来嘴角能揭下一层皮。曾5次试图轻生的他,想到第二天还要给孩子辅导二次函数和电功率,又重新振作起来。
瘫痪、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重度关节炎、颈椎炎,全身仅有脖子和双手能简单活动……20年来,叶海涛凭着惊人的毅力和爱心,坚持义务辅导乡村孩子超过400个,而他手持教材卧在床上的姿势却始终没变。
叶海涛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中国文明网 图
从小心怀教师梦
“梓涵你先来读,梓涛你再跟着姐姐读一遍。”在叶海涛的爱心教室,一对孪生姐弟正和叶海涛预习语文课文。卧床20余年,眼前这个身材本该魁梧的汉子,下肢已经严重萎缩。
1993年,怀着对三尺讲台的梦想,17岁的叶海涛考入淮阴师范学院。次年,他被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恶化很快,导致我的股骨头已经坏死。”叶海涛说。花尽了全家的积蓄,性命保住了。但双下肢已经全部僵硬、失去知觉。起居、饮食、排便,这一切都要靠姐姐叶海燕照料。
白天暗自垂泪,夜晚用拐杖使劲砸向瘫痪的双腿,根本感觉不到疼痛的他,甚至把头往床沿磕,只有疼痛感才能短暂缓和他内心的绝望。“活着就是希望,姐姐嫁人也要把你带上!”叶海燕的话让他和姐姐抱头痛哭:“我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
叶海涛从小心中就怀着教师梦。刚卧床那几年,乡亲们想起村里这个残疾大学生,纷纷让孩子过来请教功课,“日子久了,来的孩子越来越多”。1998年,叶海涛在病床前,办起了爱心教室,对孩子们进行集中义务辅导。这一年,梓涵、梓涛姐弟俩的父亲叶永瑞也来到了这里。
“我8岁去的叶老师那儿,跟了他3年。”叶永瑞回忆,当年自己的父母多次掏出学费给叶海涛,都被婉拒。如今,叶永瑞的两个孩子重复走着自己的求学路。
不能落下任何一个
在叶海涛床头,一沓厚厚的稿纸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稿纸上写满了数学公式,还有整段整段的备课笔记。叶海涛说,这些字迹,都是他为一个叫小文的孩子辅导时留下的。
小文家住隔壁项魏村,在县城读高一的她每周都会到叶海涛家补习功课,两年来从未间断。要不是叶海涛的帮助,她也许早已辍学。2016年深秋的一个下午,叶海涛正在给孩子们辅导小学英语。窗外秋雨淅沥,小文第一次被拄着双拐的父亲领到了叶海涛床前。
“叶老师,我也是残疾人,求你把这孩子收下!”眼看小文的父亲就要跪在床前,叶海涛一把拉住他。叶海涛说,孩子父亲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母亲体弱多病,家庭极度贫困,父母劝说不动准备辍学外出、打工赚钱的小文。
懂事的孩子、哀求的父亲,叶海涛再也抑制不住眼中的泪水。他随即答应在不影响其他课程安排的情况下,每周日为小文单独辅导两个小时。上午9点上课,下午6点下课,突然多出的两个小时从哪儿来?叶海涛一咬牙把早上7点至9点留给了小文。长时间辍学在家,已经读初三的小文课业落下太多。为了跟上进度,叶海涛每晚都备课到深夜11点。寒冬腊月,往往天还没亮,叶海涛就拿起课本等着小文的到来。
苍天不负苦心人。短短半个学期,小文的成绩突飞猛进,2017年暑假,叶海涛如愿听到了小文被县城高中录取的消息。如今正在读高一的小文每周还会来叶海涛这儿,学习成绩在学校始终名列前茅。
面对小文家庭的实际状况,叶海涛还主动拿出自己的低保金为小文购置学习资料。“只有我最明白失学的痛苦,我哪舍得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2015年,在政府帮助下,叶海涛的爱心教室进行了修缮、翻新。2017年,叶海涛荣登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对于这些,叶海涛并不在乎,他说:“我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多辅导一些孩子,让他们替我去外面的世界,多走走,多看看。”
(来源:光明日报,编辑/程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