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沿江各市自觉扛起责任,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展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从5月6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沿江各市绿色发展巡礼》。
泰州:岸线"留白"展现生态之美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泰州市通过设立生态"禁区",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保护环境的科学路径。
在泰州港核心港区,一批新开工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建设。今年一季度,这里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却未占用一毫米长江岸线。其实,泰州港所在的高港区,去年以来新开工的160个亿元以上项目,都未新占用岸线。这正得益于泰州长江岸线"留白"的发展理念。高港区将辖区内20公里深水岸线,划出2.2公里作为"留白"区,保持长江原生态风貌,所有项目不得落户。新项目都被集中到工业园区,或是落户在被淘汰的高污染企业的旧址上。
泰州市高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蒋向荣:“表面上我们损失了上亿元的收入,但是由于我们的环境更美更优,反而吸引了一批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绿色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
和高港区一样,位于泰州最南端的靖江市,也把50多公里长江岸线专门划出近20公里,用于建设生态湿地和公园,提出"永久不开发",兴化全力推进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全省的生态公园、人文水乡。纵观泰州全市,96.3公里的长江岸线中,68.85公里规划为生产岸线,27.45公里规划为生活和生态保护岸线,同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空间利用专项规划》,从制度层面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合理布局沿江生产、生态、生活空间。
泰州市发改委调研员何新国:“按照生态、生活、生产,预留等不同功能,合理划分岸线功能分区,重点是调整、退出不合理的生产岸线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确保2020年全市干流岸线生产性利用比例降到50%以下。”
岸线"留白"不等于不发展,泰州市还积极引导沿江企业走资源优化、产业升级的路径,通过关停一批化工项目、污染项目,腾退化解旧动能,为科技含量高、绿色环保的高品质项目留出空间,未来,泰州市还将实施"沿江生态大保护"、"黄金岸线优化整合"、"产城集中集聚集约"、"产业绿色化发展"、"环境质量提升"五大行动,科学谋划沿江空间布局,严格保护生态岸线,真正把长江泰州段打造成景色宜人的滨江风光带。(泰州台/报道 周杨杨/编辑)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