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之初为时代背景,以老北京人的生活、爱情故事为主线,钩沉往事、摹写京城民俗,颂扬北京人特有的淳朴民风和人文精神。由米家山执导的话剧《痴爷》将于6月30日——7月1日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葛天为该话剧特邀主演。
浓厚老北京文化深入其中 多彩民俗民情融入其中
京味儿话剧当然要体现老北京的文化风俗,老北京胡同、老北京语言、甚至老北京乐器—“京胡”。
全剧以老北京话为主音调,排练期间,全体演员们每天到排练厅都会集体练习北京话,由剧组中的北京演员指导教授说一口流利标准的北京话秘诀,画面和谐又有爱。剧中地道贴切的老北京语句:“别介呀”、“昨个儿”、“奔嚼谷去”……让观众“声临其境”。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并体会当时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到北京胡同进行亲身感受,为的就是为观众呈现出最符合老北京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民风民俗。
京胡是老北京最具特色的管弦乐器,剧中男主人公京文则拉得一手好胡琴,也正是因这胡琴与女主人公秀娥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也用他最珍爱的胡琴寄托并表达了对秀娥的那份“痴痴的爱”。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舞美设计别具匠心
虽是京味儿话剧,但也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痴爷》因此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在剧中女主人公秀娥唱了一嗓好戏曲,更是通过戏曲与男主人公京文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二人一拉一唱,琴瑟和鸣,二人的爱情缠绵悱恻,感人至深.......
本剧的舞美设计则是秉承“寻情愫,忆时间,惜当下,有情人”的设计初衷,打造了一部从写实叙事慢慢转变为一卷沧桑的历史长河;从一部百态人生的故事慢慢转变为一幅幅素描绘本……大凡之境,无异于一“情”字所在。
导演米家山:在业界具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中国内地男导演。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
1983年执导电视剧处女作《弯弯的石径》,该剧获第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电视剧一等奖 。1989年凭借执导的喜剧电影《顽主》提名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1994年拍完故事电影《带轱辘的摇篮》后,他将工作重心转向电视剧领域 。1998年米家山离开影视圈从事广告和地产 。2005年米家山复出拍摄中韩合作的爱情电影《爱在北纬30度》 。2009年执导战争剧《战地黄花》 。2012年执导都市情感剧《留守男人》 。
代表作有:《顽主》、《不沉的地平线》、《你没有十六岁》、《巴黎来的枪手》、《带轱辘的摇篮》、《都市危情》、《爱在北纬30度》、《战地黄花》、《留守男人》、《奴隶的女儿》等。
编剧王春雨:京味儿编剧叙述京味儿话剧
编剧王春雨,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自小在北京南城长大,对于老北京有着浓浓的情怀,老北京的人儿,老北京的事儿,在别人那里,是历史、是故事,在他这里,却是印象、是记忆。而话剧《痴爷》改编自他的小说《龟院》。写出《痴爷》也正是源于他对北京的爱,如果说,艾青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么,春雨先生的心思悠长、文思泉涌,就是出于对家乡、对老北京深沉的爱。
因此春雨先生笔下的“痴爷”绝对够“痴”,对他爱的事业的“痴”、对他爱的乐器京胡的“痴”、更有对他爱的人秀娥的“痴”……
春雨先生的脑海里存留了太多的记忆和故事。说到《痴爷》,他坦言道:“老北京文化本是平民文化,北京南城既有繁华商铺,又有梨园戏班,这里有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也有小人物的生死歌哭,印在脑海里,流在血液中。”
剧情简介
解放初期,大学肄业的京文携同寡母迁居至石头胡同,在穷困潦倒中谋求生路,在石头胡同京文相中了一位叫秀娥的女子,幼年被卖到八大胡同的清客小班,学青衣。后被一个捞偏门的恶霸赎身为妻,育有一子。恶霸因寻衅滋事被仇家所杀,秀娥孤儿寡母在公婆百般刁难下艰辛度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一夜之间取缔了娼妓场所,曾经混迹于八大胡同的莫六趁火打劫,找到秀娥家里逼债。在抵制和揭穿莫六阴谋的过程中,邻居桂云仗义执言,遏制了莫六的气焰,并由此结识京文和秀娥……
时间:2018年6月30日-7月1日(周六-日)19:30
地点:南京保利大剧院·大剧场
票价:80/180/280/380/580元
补贴价:56/126/196/266/430元
提示:本场演出谢绝1.2米以下儿童入场
南京市文化消费政府补贴剧目
所有观众购票均可享受30%政府补贴,单张票最高补贴150元。
(来源:龙虎网 编辑/童婷婷)